迎接订单量反弹 铁路货运部门加班加点
这几天,铁路上海货运中心北郊站快运大班三库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姑娘们忙得连轴转。三库班组总共有8个女职工,除一名00后女孩外,其余均是95后。班长马春婷工龄算是长的,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4年。
“一方面是最近的货运总量上去了,另一方面我们几个姑娘轮流生病了。最紧张的时候,一个人要顶3个人的岗位。”马春婷告诉记者,上海货运中心北郊站的快运大班因为承接的是“快运”业务,因此这里的货车都是与客车用同一条铁轨,春运开始后,这些快运货车要给客车让路,1月10日开始,快运货车就要暂停工作大约20天。这两天,各个厂家都着急赶在停运前把货发出去。
姑娘们早上7时就要到岗上班,这些天工作量一直特别大,平时应该晚上7点前下班,但实际上姑娘们要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10点。“我们对时效要求特别高,不能耽误。”马春婷说,以往三库车间里的夏天最难熬,铁皮车厢里的温度能飙到50度左右,姑娘们戴着的草帽上都能滴汗下来。但今年冬天,工作也有点难。
“货多人少。”马春婷告诉记者,三库的姑娘们大多统一住在铁路局提供的宿舍里,前段时间,大伙儿陆续病了,但货运业务量却在攀升。来自上海货运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3天,中心管辖范围内总共装车3185辆,卸车4179辆,发送货物66348吨,较2022年元旦同期的58479吨增长了约8000吨。
在三库,姑娘们穿着一层又一层的厚棉袄,戴着自己喜欢的各色围巾,负责安检、查危、装车检查。先“阳”的女孩先休息,还没“阳”的抓紧工作。3个工作岗位上,原本应有3人上岗,渐渐地变成2人,再到后来变成1人。如此一轮,前面“阳过”的女孩又能顶上帮忙了。
她们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保证货物的运输安全。货物的重量、体积,她们扫一眼就得判断出个大概,过秤、安检,一个环节不能少。“太重了车底板承受不了会压坏;体积太大塞不进火车门里头;二次包装的桶装液体类货物要退回去,否则会被其他货物压烂,造成液体渗漏。”她们还要进行严格的装车检查,货物进入车厢后,必须两侧重量对等以免重量不均翻车,快运货物班列一节车厢的总重量不能超过40吨,否则威胁列车运行安全无法正常挂运,严重的还会影响班列开行。
马春婷所在班组,特别能吃苦。2022年4月、5月上海封控期间,姑娘们因为天天在库里与外地来沪运输防疫物资的司机接触,不能回宿舍休息,她们就在仓库办公室里用装卸货物的托盘自己搭了“床”打地铺保货运。
那时,三库、五库两个快运班组几乎没有什么装车发送,全都是到达卸车。这些货物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都是紧急供给上海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到了5月份,上海开始复工复产了,上海发出的第一批货物,就有部分是从三库发出去的——一家汽车零配件公司一下子发了10多车的零配件去青岛和武汉。从上海6月1日解封开始,三库的送货量有了明显提升。“工作量一下子上去了,经常晚上要做到21点多。”马春婷说,那时大家都很高兴,往日的繁忙景象又回来了。
铁路货运的实时装卸情况,是国家经济状况的一个缩影。这个交通运输大动脉的运行情况,往往能够对下一步国家经济的走势提供一些前瞻性预判信息。
2022年11月7日的数据显示,铁路上海货运中心苏州西站共开行了229列中欧班列,发运1一万多车产品,经由霍尔果斯、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出镜,抵达波兰华沙、德国杜伊斯堡和汉堡、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欧亚80多个城市。其中,中国制造的取暖设备出口增幅超过60%,颇受国外城市的欢迎。
上海货运中心北郊经营部快运大班班组长潘毓凡也明显感受到了经济的快速复苏,他告诉记者,“新十条”发布后,快运大班在12月中的2天时间里,装卸货总量创下了近10年的单日装卸量新高。
“实际上我们每年的货运量都在增长,只是疫情3年内的增幅在逐渐下降。”上海货运中心营销科科长王胜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国家运输结构的调整为铁路货运带来了重大利好,从2018年至今,上海货运中心货运总量每年都在增长,“只不过2019年增幅约11%,2020年约7%,2021年约3%,每年都在涨,但涨幅在收窄。”
1月4日上午,王胜给营销科的所有营销员开了一场全员大会,鼓励大家重拾信心、再创佳绩,“最近几天,因为很多公司员工都阳了,所以出货量放缓了,有的小公司干脆提前放假了。但据我所知,年后这些公司都铆足了劲儿要把之前的损失全都补回来,年后上班预计会迎来一波大增长,我们要抢抓机遇。”
上海货运中心调度科副科长陈瀚斌这几天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车源和集装箱箱源,一方面为最近上海地区的运力需要做准备,另一方面提前应对年后可能迎来的大幅度增量,“装车信息一般会提前打足一天的余量,根据客户次日装车需求,车子和箱子要提前组织安排好,近日装车发送和卸车到达量都连连刷新中心成立以来的单日作业量记录,运输组织工作有点紧张,估计年后会更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