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板块。过去几年,山东省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发挥文化力量,引导基层单位调动、盘活文化资源,搭建活动平台、创新服务理念,构筑一座座“文化粮仓”。文化活动、文体设施、非遗项目等,这些代表着乡村特色的“文化粮仓”铺就了一条条快车道,帮助乡村基层群众振奋精神、坚定自信,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阵地建设紧跟时代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
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市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日照市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支持村居(社区)及个人依托古遗址、历史建筑、文化自然景观、工农业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建设乡村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坚持规范与帮扶并举,通过结对帮扶、组织国有博物馆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指导乡村(社区)博物馆做好乡土文化资源特色挖掘、陈列展览布局、藏品管理等;对具备条件的乡村博物馆,积极支持其进行非国有博物馆备案。
日照市岚山区南范家村乡村博物馆收集本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参军荣誉证书、财务票据、村史资料、农耕器具等物品180余件,生动展示了南范家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
日照市高新区“从前慢”乡村农耕民俗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共建,依托当地学校部分场地建设乡村博物馆,收集农民日常生活使用过的老物件、农耕生产生活用具1000余件。下一步,当地学校计划投资50万元,对该乡村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渔家文化、农耕文化、考古发掘体验区,向青少年展示淳朴厚重的乡土文化、民俗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发展变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莒县小店镇横山岁月乡村博物馆依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争取各级资金600余万元,投资建设了集沙盘模型呈现、多媒体演示、革命文物实物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展厅,成为当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党性教育、红色旅游品牌宣传的示范点。
非遗项目蹚出幸福之路
非遗项目植根于乡土民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资源,既能传承乡村文脉,又能帮助村民致富。山东省实行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乡村文化产业模式,推动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近年来依托黄河文化(东营)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统筹实施“五个一工程”,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深挖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乡村特色非遗潜能,在推动村民增收和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东营市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项目整合当地南岭村附近非遗项目62项,通过设立展示体验区、建设产品销售门店等形式,积极寻找非遗与日常生活、旅游产业的结合点。如今,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已经实现非遗项目的长期入驻和充分展示,打造成为集休闲、游览、体验、购物于一体的乡土民情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南岭村周边2000余名群众实实在在地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农家乐、食品作坊、民宿等每年为南岭村增收80余万元,非遗与旅游在当地实现了充分融合,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也为黄河口地区广大农村发展乡村经济提供了样板和参照。
东营市还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深化专业分工协作,提高非遗资源的深度利用和综合利用效率,打造“非遗+网络”营销模式,以网络推广带动消费,创建一机游东营微信小程序官方销售平台,通过抖音官方用户、官网推介、文旅直播间推介等方式,为非遗产品销售打开广阔市场。
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之意。山东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引导乡村基层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
过去几年,邹城市深入挖掘邹城乡土文化,探索上九山“古村+商业”模式,对明清时期上九山古村落进行市场化开发,再现柳编坊、粗布坊、酒坊等作坊工艺,打造婚俗院、老学堂等经典特色小院,展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文化。建设康王谷花世界景区,建成采摘体验馆、水上光影秀平台和“亚洲第一玻璃栈道花桥”,打造集观光游览、科普体验、亲子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生态示范园。同时,通过租用农村闲置资源、农民入股土地等形式,改造青年旅社17间,打造民宿院落36处,配套建设泉山客栈、孟子书院、泉山人家农家乐等。
邹城市还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消费需求为目标,加强文化消费供给、丰富文化消费业态、拓展文化消费空间,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坚持创意驱动、市场引领、数字赋能,打造富有邹城特色的文创产品体系,实现文化资源商品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比如,当地在乡村实施“优手造”工程,建立手造资源、项目产品、非遗名录“三个信息库”,推出邹鲁糊粮食茶、峄山松墨等手造产品,收录产品12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17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0人,擦亮了“山东手造·邹鲁尚品”品牌。
邹城市还实施“千家旅栈”计划,扶持1000家文化旅游服务行业品质小店,培育上磨石村“柿子红了小院”、峄山石榴园农家菜馆、金大地樱桃园等特色小院180余个;依托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邹城旅游大数据监测平台”,上线“一部手机游邹城”智慧平台,发布24个系列、300多种孟子文创IP,并在京东平台开设邹城文旅旗舰店,打通文旅产品线上、线下双向流动渠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