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岭隧道“八分钟”的青春守护
进入春运以来,兰渝铁路运输格外繁忙,在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胡麻岭隧道内,兰州铁路局陇南工务段杨家川线路维修工区的青年职工每天都会携带工具,从隧道口顺着灯一直走向深处,一丝不苟地检查隧道设施,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胡麻岭,横亘在兰州榆中县和定西安定区之间。在兰渝铁路建设中施工难度最大、被称为“中国罕见、世界难题、地质博物馆”的胡麻岭隧道,历时6年多才打通,是兰渝铁路上的“明星”,也是铁路工人重点关照的对象。
胡麻岭隧道穿越黄土高原,地处湿陷性黄土地质地段,洞身部分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受制于特殊的地质状况,冬季气温会降至零下15摄氏度以下,较大的温差变化给原本复杂的地质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安全压力。隧道内的铁路线路设备受气温的影响,尤其是隧道进口线路设备“冻害”增多,确保隧道内列车安全平稳通过,成了工区青年职工的首要任务。
“咱们今天整治的是K86+500米处胡麻岭隧道进口地段的“冻害”,此处每年都是“冻害”的重点地段,现在处于初发期,作业期间大家一定要把控作业质量以及线路几何尺寸的回检。今天天气寒冷大家都穿得厚,上下砟肩、使用工机具一定注意安全,防止滑倒摔伤。”一次日常的作业中,在作业通道门口,班长李振军大声叮嘱大家。
今年刚满32岁的李振军是杨家川线路维修工区的一名班长,自从兰渝铁路开通至今他一直驻守在这里。工区职工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对84.246公里铁路正线、站场、5座隧道的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养护。
“每周对胡麻岭隧道进行两次检查整治,隧道内的每一处病害处所、每一根枕木大家都了如指掌。无数次走进胡麻岭隧道,但每一次对胡麻岭进行检查整治,我们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有一丝马虎。”李振军说。
接到“天窗”已下达的指令,安排部署好防护,李振军根据前期工作量调查情况,走到作业地点。只见他双膝跪在作业处所钢轨上,俯身向远处钢轨看去,经过实地查看比对冻害地段的变化情况,决定对线路病害处所采取人工机械捣固和增减垫板相结合的整治方式,且要确保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作业。
手持轨道尺测量轨距、画撬、起道……只见作业人员分工明确分头行动,协同配合,严格按照松卸扣件、起撬、撤换胶垫、松撬、紧固回检标准化作业,整个作业过程有条不紊、高效有序。“冷肯定是冷,不过已经习惯了,已经不记得一年跪在钢轨上多少次,膝盖也经历了四季的变换。”李振军说。
在胡麻岭隧道口处作业,是件不容易的事。受气流等影响,加之是冬季,凛冽的寒风吹个不停。线路日常保养维修时常要进行捣固,捣固作业是个力气活儿,职工们操作重达近50斤的捣固机,将铁轨下的石渣通过震动,夯实到轨枕下,确保“冻害”处所的轨道线路更平顺。几十分钟下来,紧张的作业让大家汗流浃背,一场作业下来,大家都热得拉开衣服。
“天窗作业剩余30分钟。”现场防护员冯昭大声对现场作业人员喊道,李振军手持道尺沿着作业地段快速移动着,时不时在回检记录本上认真记录起来。“受气温影响,线路设备‘冻害’增多,导致钢轨高低不平顺,直接影响到旅客乘车的舒适度,我们通过维修保养要将线路的误差必须保持在毫米以内,通过调整钢轨下垫板的厚度和道砟的密实程度来使线路恢复平顺,确保列车运行平稳安全。”李振军和工友一边拉悬绳复核钢轨几何尺寸一边说。
等下行线路维修“天窗”作业结束后,工友们紧接着对隧道内线路另一侧展开维修养护作业,直至19点30分“天窗”作业结束,天色已黑,清点人员机具,大家才扛起工机具装车,乘上了返程的汽车。从胡麻岭隧道到工区住所需要近两小时的车程,车内安静了下来,工友们在一路颠簸中熟睡了过去。
春运期间,每天有超过140余趟列车来回穿梭在胡麻岭隧道中,列车安全通过全长13.61公里的胡麻岭隧道只需要8分钟时间,为了确保隧道内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年轻的工友们每天一丝不苟地守护着隧道内铁路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转,用青春守护好列车通过胡麻岭隧道的8分钟。
杨家川工区现有职工17人,平均年龄27岁,分别来自5个不同的省份。春节临近,26岁的党员青年白强兵和其他5个工友选择留下来值班,听到远在银川的媳妇想来工区陪自己过年,白强兵高兴地提前买起了车票,也开始筹划置办年货。
“为了兰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为了胡麻岭隧道的平稳运行,我们要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但这些付出是值得的,也很有价值。”白强兵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