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洛阳城遗址发现大型仓窖遗迹
1月15日,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考古队获悉,汉魏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日前,该队在对宫城东南角进行发掘时,于宫城东墙内侧发现了3座北魏时期的大型半地下式仓窖遗迹,初步确定属皇家府库的一部分。
“这是目前确知等级最高的古代仓储类建筑,对丰富汉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布局和城址文化内涵研究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考古队队长刘涛介绍,本次发现的仓窖,不仅数量多,且处于宫城内,等级较高。发掘主要集中于汉魏洛阳城遗址宫城东墙发掘区。工作人员于宫墙内侧,发现2座东西向排列的地下式仓窖遗迹,通过随后的扩方发掘,他们又在南侧发现了1座仓窖。
据介绍,仓窖口部有坍塌,残径约11米,深约7米,规模较大,其边壁并未发现加工处理的痕迹。同时,在仓窖南北两侧和两座仓窖之间,发现有一堵宽1.2米的夯土墙,推测为仓窖之间的隔墙,可能与仓窖顶部的建筑有关。此外,他们还在区域北侧夯土墙以北处发现了一条砌砖水渠,水渠向东到宫墙内侧后转为南北向,应与仓窖区的地面排水有关。
“通过更大范围的勘察工作,我们确认该区域内存在大量的仓窖。”刘涛说,仓窖总数约有240座。初步推算,单口仓窖可容纳1240立方米,仓窖区总计可容纳约30万立方米。其外侧以夯土墙合围,北部还有官署等建筑遗迹,在宫城内形成一个东西宽约150米,南北长约600米,较为独立的仓窖区,应属北魏时期的皇家府库遗迹。在之后的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员将对这一区域内的仓窖等建筑遗迹进行系统发掘,进一步明确其时代、形制演变等。
刘涛说,本次发掘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仓储类建筑,填补了洛阳地区以及河南地区仓储类建筑发现的空白。其与洛阳偃师商城仓储设施、洛阳周王朝仓城、函谷关西汉仓储遗址与隋唐黎阳仓、回洛仓、含嘉仓等共同构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时代序列,使得洛阳成为国内仓储类建筑发现最多、序列也最为完整的地区,彰显了古都洛阳在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本次发现还是国内首次以明确考古资料,确证了在宫城内仓窖区的存在,极大丰富了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研究、仓储类建筑遗址研究的内涵。
此外,工作人员还在西侧的仓窖底部,发现有少量的炭化植物遗存。刘涛说,据资料分析,仓窖内储存的粮食等物资,应是通过运河水系从全国各地调运到北魏都城,并储存于皇家仓窖中。汉魏洛阳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宫城内仓窖区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遗址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目前隋唐时期的含嘉仓、回洛仓、黎阳仓等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现实状况下,这一发现将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紧密地连接了起来,其必将成为此后汉魏洛阳城遗址公园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梁笑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