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1把瓜子=喝1勺油?嗑瓜子最好挑原味嗑
瓜子是人们待客必备的宝藏零食,越嗑越上头,一会儿的功夫就能看到“瓜子壳小山”,满满的成就感。无论是南瓜子、西瓜子、葵花籽,都很方便食用。看电视、聊天、发呆的时候手里握上一把,既能缓解嘴巴的寂寞,又能为身体补充营养。
不同种类的瓜子可以换着吃
瓜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它们外观不同,营养也各不相同。
1. 葵花籽
葵花籽是瓜子中最受欢迎的一款,可以让人吃到停不下来。炒葵花籽的总维生素E含量特别优秀,为26.46毫克/百克,和炒南瓜子的含量相当,但却是炒西瓜子的21.5倍。
维生素E是一种强抗氧化剂,不仅能维持正常的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起到抗炎、抗衰老的作用。
炒葵花籽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含量为0.43毫克/百克,分别是炒南瓜子和炒西瓜子的5倍和11倍。缺乏维生素B1会出现乏累、头疼、易怒、健忘等症状,还会影响神经传导、减缓胃肠蠕动,增加患便秘的风险。
2. 南瓜子
相比于炒葵花籽和炒西瓜子来说,炒南瓜子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为36毫克/百克,分别是炒葵花籽和炒西瓜子的1.6倍和1.1倍。并且它的钾含量高达672毫克/百克,是炒葵花籽的近1.4倍,比较适合需要控血压的人群吃。
民间有传言说:吃南瓜子能提高男性的性功能。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言是因为炒南瓜子中含有丰富的锌,含量为7.12毫克/百克,是炒葵花籽的1.2倍。但是这并不代表吃南瓜子能提高男性的性功能,仅仅是有助于维持生殖健康而已。
3. 西瓜子
西瓜子平时吃的人比较少,除了普通的西瓜子之外,大多数用来直接“嗑”的西瓜子其实是打瓜的籽,这种瓜也叫籽瓜、子瓜、瓜子瓜,体积比正常的西瓜要小,而且籽很多、籽也大,适合做“嗑瓜子”的原料。
炒西瓜子的铁含量比较突出,为8.2毫克/百克,是炒葵花籽的1.3倍,虽然吸收率不如动物性铁,但也能为补铁贡献点微薄之力;钾含量也不错,为612毫克/百克,虽然不如炒南瓜子,但也相差无几,同样适合需要控血压的人群。
以上3种瓜子中都含有木脂素,也叫木酚素,属于酚类植物化合物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和豆类食物中。木脂素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长期摄入木脂素可降低男性和女性总冠心病风险。
另外,它们也都含有亚油酸,最高的是炒葵花籽,亚油酸含量高达77.1%,最低的是炒南瓜子,亚油酸含量为44.7%。亚油酸属于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要想营养摄入得更均衡,可以不同种类的瓜子换着吃。
吃1把瓜子=喝1勺油?
1把瓜子=1勺油是否靠谱?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 第6版》中的数据,各种瓜子中的脂肪含量都不低,其中炒葵花子的脂肪含量最高为52.8克/百克,其次是炒南瓜子含量为46.1克/百克,最少的是炒西瓜子为44.8克/百克。
脂肪含量:炒葵花籽>炒南瓜子>炒西瓜子
通常一把瓜子仁约为10 克,脂肪含量为5.2克,而1瓷勺烹调油约为10克。所以1把瓜子=1勺油的说法有些夸张了,大约也就是半勺油,如果手比较大,倒是可能达到1勺油的脂肪。
但如果是1把带壳的瓜子,可食部约为5克左右,就更达不到1勺油的脂肪含量了。
所以1把瓜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把、一把、又一把……根本停不下来。
瓜子吃太多会口干舌燥?
瓜子虽然好吃,但如果一次吃得多了,很多人会感觉口干舌燥,甚至还会口腔溃疡。
这是因为瓜子吃得多,口感太咸、太干,而且瓜子壳质地坚硬粗糙,嗑瓜子的时候可能会伤害到口腔黏膜,导致溃疡。要想避免这种症状,要注意一次别吃太多瓜子,并且多喝水。
如何健康吃瓜子?霉苦味瓜子千万别吃
瓜子属于坚果,常吃有益健康,不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还可降低人体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但如果吃错了反而对健康有害!要想健康吃瓜子,得做到以下4点:
◎控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推荐坚果每周吃50~70克,平均到每天吃10克即可。相当于带壳的瓜子1.5~2把,小点的核桃2~3个,纸皮核桃1个,腰果7~8个,榛子仁约12个。
◎霉苦味瓜子别吃
吃瓜子的时候难免会吃到有霉苦味儿的,很多人都会选择直接咽下去,然后再吃几个压压味道。这种做法很不对!发霉的瓜子含有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
所以,如果吃到了有霉苦味儿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漱口。
◎最好选原味
很多人都喜欢吃带味道的瓜子,比如奶香瓜子、五香瓜子、焦糖瓜子、抹茶瓜子、海盐瓜子等。其实这些口味都不推荐,如果里面有发霉的瓜子很难吃出来,会被各自独特的口味掩盖,容易误食危害健康。
而且这类瓜子普遍高糖、高盐,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强烈建议选择原味瓜子,尽量避免摄入更多的糖和盐。
◎少买勤买
瓜子虽然脂肪含量不低,但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氧化酸败出现哈喇味,味道变差。并且,在酸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过氧化物和自由基,促进衰老,危害健康。因此建议一次少买,吃完再买,吃不完的一定要密封保存。
综合科普中国报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