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音乐传奇》云端上映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晶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的词句脍炙人口,被改编成各种戏曲传唱数百年,在江南苏杭一带,昆曲《牡丹亭》更是颇为流行。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交响乐、室内乐钢琴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月15日晚,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苏州大学独幕剧《牡丹亭音乐传奇》在云端与广大观众见面。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的伴奏下,曲笛代替人声,如泣如诉,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完美融合。当晚,数千名广大音乐爱好者共聚云端,通过苏大美育视频号在线欣赏了这场精彩的演出,感受国乐和西洋乐的交融碰撞。
独幕剧《牡丹亭音乐传奇》将交响乐、国乐、室内乐钢琴三重奏与唱腔艺术、戏剧进行结合。作品由《序曲》题记、《游园》(〔步步娇〕〔皂罗袍〕)、《惊梦》(〔山坡羊〕)、《寻梦》(〔懒画眉〕〔品令〕〔豆叶黄〕〔忒忒令〕〔嘉庆子〕〔江儿水〕)、《离魂》(〔集贤宾〕)、《尾声》构成,保留了昆曲《牡丹亭》的唱腔旋律和咬字、发音和归韵,但以西洋室内乐形式重新编配。
“作品采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旋律发展的手法,曲折回环,展衍起伏,如泣如诉,层层递进,把观众带入这部传统戏剧的意境之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邹建平认为,该作品在西方室内乐钢琴五重奏形式的基础上稍做调整,用竹笛代替了二提和中提,使音色更为丰富,也使得音乐更具有民族风韵和戏曲特色。
《牡丹亭音乐传奇》由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委约作曲家蔡东铧创作。“作品历经五年完成构思、创作,以西洋乐器代替曲笛伴奏,让昆腔以‘高保真’的样态在西方的艺术语境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力。”该项目负责人,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音乐学院院长吴磊介绍,作品延伸了《牡丹亭》的戏剧内涵和整体表现力,呈现出《牡丹亭》的人间七美:爱情之美、音乐之美、辞藻之美、唱腔之美、梦幻之美、诙谐之美、风雅之美。本次独幕剧演出,学校选派了具有丰富表演经验、较高音乐演绎能力的青年教师,希望通过独幕剧演出,让广大师生增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
作曲家、江苏省音协副主席杜小甦表示,该剧以中西混合室内乐形式与全新的音乐视角演绎了《牡丹亭》这部昆曲名剧的内涵和韵味,独幕剧让昆曲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新颖音响和表现方式,中西融合、别具一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