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东风”守岁中国年

发布时间:2023-02-02 15:32: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春节期间,寒流席卷北国大地,深山中的火箭军某旅战备值班阵地,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

  笔者乘车来到某分队驻地已是晌午,迎着寒风眺望,山间除了各类伪装,没有灯笼、对联,也没有鞭炮、彩灯。走进宿舍,正遇一位二级上士在录制视频。分队教导员陈志扬说,因保密要求,虽是过年,但他们仍不能直接与家人视频通话。为此,旅里配发了平板电脑,让官兵们把想说的话录下来,再辗转发给家人,“一来一回,怎么也得折腾半天”。

  陈志扬介绍说,老兵叫谭旺,是连队技术骨干,前不久妻子刚刚生产,孩子还未满月就因战备值班任务匆匆返回连队。旅党委始终惦记着家里有困难的官兵,春节期间部队专门给谭旺家送去慰问信、慰问金,并成立了解难帮困小组,专门帮助像谭旺这样有家庭困难的官兵。

  笔者仔细打量室内的设置,与室外遍布伪装不同,室内装饰了不少灯笼对联、拉花彩灯。指导员徐鹏说:“过年大伙儿都想家,在搞好战备的同时,战士们利用业余时间把宿舍装扮得喜气洋洋的。”

  其实,徐鹏已经6年没回老家过春节了。他微笑着说:“让战士们多团圆,干部就得多顶顶,原计划今年回家,赶上战备任务,就不回了。”

  午后,在官兵的带领下,经过层层安检,笔者走进地下龙宫的战备训练区。

  “号手就位!”“展开设备!”还未走近训练区,铿锵有力的训练口令声就不断钻进耳朵。远远望去,官兵们围在静卧的导弹战车旁忙碌着,有的在检查线缆,有的在调试设备,还有的在观察仪器,并不时低头记录。

  徐鹏介绍,春节期间,类似的训练他们每天都在进行。训练间隙,上等兵小宋给笔者讲述了他的春节经历。“大年初二晚饭后我正给家人录视频。”他说着,眼睛不禁瞪得溜圆,“您知道吗,我都两年没回家啦,正说得煽情,突然部队紧急集合!”

  “演练圆满完成后,我就毫不犹豫地把录好的视频全删了。”这名年轻的战士说,这是他首次在过年期间执行战备任务,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叽叽歪歪’地想家了,应该也必须立即长大了”。

  小宋的父亲曾患脑溢血,在他参军前不久又被查出尿毒症。父亲送他来当兵,就是希望他在部队干出个样儿来,将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小宋训练非常刻苦。”他的班长、下士张建鑫说,“人家是每逢春节胖三斤,他不仅没胖,还瘦了不少。”

  年轻战士在春节战位上摔打成长,老兵们也有收获。三级军士长王增强是分队军龄最长的兵,他记不清在部队度过多少个春节了,“但每次春节都是最紧张和最经受考验的时候”。

  大年初三,分队组织模拟发射演练,王增强作为骨干担任主力。就在导弹发射即将倒计时的当口,分队指挥所突然设置技术特情,发射程序被迫暂停:“导弹控制系统参数异常,请立即处置!”

  分队指挥所设置的特情从未遇过,在王增强的认知里,“这类情况实战中很少可能出现”。他赶忙查状态、找资料,最终“故障”没能及时排除,这位老兵吃了一次“败仗”。

  其实,“技术特情”是临机设置的难题,锤炼官兵们的应急处置能力才是分队指挥所的初衷。分队长袁明泉认为,军人的年如果过得“太平”了,老百姓的年就可能不太平,所以春节期间训练演练,难度更要加码。

  对于这些“东风快递员”来说,春节的生活和平时没有太大区别。在导弹洞库内,官兵们每天都置身在各类保障装备和通风设备的轰鸣声里,加上常态化的高强度训练,新鲜空气和阳光都成了奢侈品,密闭空间的压抑感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某发射架指挥长、二级上士董垚训练经验丰富。但他说,心理训练始终是重点,尤其赶上春节,战备任务、训练课目和想家情绪交织在一起,对不少官兵都是考验。为此,旅里为洞库内配备了整套心理疏导和娱乐设施,还多次派骨干指导分队开展心理行为训练。

  “号手就位——”一声嘹亮的口令提醒笔者,官兵们的抗缺氧训练开始了。所谓抗缺氧训练,就是官兵们穿上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开展高强度训练。

  训练结束,站在笔者面前的列兵王光正一脱下防护装具,身上的热气遇冷立即变成白烟四散开来,汗水也顺着脸颊滴滴答答往下流。他咧嘴一笑,汗水一下流进了嘴里。

  “累不累?”笔者问。

  “不累。汗水是咸的,还能补充点盐分。”这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笑着说。

  “明知前方有苦累,越是苦累越向前,这是中国军人的哲学。”这个看上去细皮嫩肉的年轻战士思想一点不稚嫩。

  是啊,对于军人来说,节假日更是战备日。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这些导弹兵在地下龙宫为祖国守岁,护卫着华夏平安,守护幸福中国年。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