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桃花千枝蕴清雅 机杼精工绣中华

发布时间:2023-03-09 15:37: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者按:

  赵梦桃——新中国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曾与大庆铁人王进喜齐名,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劳动者的道德理想。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光明悦读》特向读者推荐著名作家和谷的新作《绽放》,作者在最美奋斗者女子群像的书写中,以纪传文学体例将十三位梦桃小组长的故事连缀起来,她们以青春伴纺车,在机杼声里谱写了一曲共和国纺织壮歌,展现中国女性昂扬奋进的美好形象。

  位于渭水之滨、九嵕山之南的陕西咸阳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千年秦都,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等多重国家战略中正扬帆起航。然而,人们永不能忘记在这座千年古都里曾为现代中国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众多纺织厂以及成千上万的纺织女工。晚近著名作家和谷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绽放》以全国劳模赵梦桃及西北国棉一厂梦桃小组近六十年奋斗历程,擘画中国纺织史,更以共和国最美奋斗者的故事,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纺织壮歌。

  机杼声里的纺织中国

  五千年中华文明里纺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文明意象。纺织提供给人类衣物,满足人们保暖,以及对美的需求,黄帝垂衣裳而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夏商时期形成衣冠制度,服饰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重要内容。男耕女织曾是乡土中国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和家庭分工,纺织这个主要由女性承载的文明意象几千年来牵引着中国人的感情。汉乐府里所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唐诗所咏“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等诗句,以及两千多年来大量存在典籍文献和文物上的采桑图、耕织图、蚕织图、桑织图、棉花图等图像文本,皆证明纺织是中华文明最璀璨的光晕。

  《绽放》以一个个意蕴深远而形象生动的纺织故事展开了一轴中国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历史画卷。那是和谷笔下描写的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是从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中国最早的一块麻布;是金雀山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一辆纺车。世界纺织业形成以印度为代表的棉布文化圈、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羊毛、亚麻文化圈,以及南美智利和厄瓜多尔等地的羊毛、兽毛文化圈,中国则属于葛麻丝绸文化圈,故此,和谷以《诗经·东门之池》中的“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纻”诗句,描写西周时期黄河流域的人们采取被西方人称作“中国草”的苎麻,放在池水中沤泡提取纤维的情景,《诗经》中也多处描写人们采集葛藤制作服饰的场景。和谷深刻体味到纺纱绩麻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相处磨合中的文明创造,他从先民的“而衣皮苇”叙述到“妇织而衣”,再到李白诗中“秦桑低绿枝”描绘的唐时桑树遍植的景象,叙述了棉花进入中国的路径。又以元代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技术和工具的故事,显示松郡棉布、衣被中华的盛况,也由此揭示上海在中国近代纺织业中的地位来自古时棉布业的发达。清末洋务运动中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创中国现代纺织业,浩浩长江上只见商船往来、帆樯影动。

  在陕西文化沃土里孕育、生长的和谷熟稔陕西农耕与纺织史,更清楚这一承载着周秦汉唐风姿流韵的中华古文明发达地域走向现代化道路曲折而坚定的步履,因此在他开篇描述的“渭城朝雨浥轻尘”诗境中,我们仿佛被带到古时千帆竞渡的咸阳古渡,目睹那汉唐时期长安的丝绸,明清时泾阳、三原的棉花都在这渭河上转运摆渡,还有清末奇女子周莹凭借棉花创造的陕商传奇,而当我们的目光掠过关中平原,停留在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陕北黄土高原上时,仿佛又看到周总理用过的纺车,吴伯箫笔下《记一辆纺车》中描绘的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号令之下百车齐鸣的盛大纺线景象。和谷从幼年赵梦桃、翟福兰等从河南逃难而至陕西宝鸡蔡家坡,又从这里走进西北国棉一厂的人生经历中,折射出近代陕西棉纺织业一角。那是以西安大华纺织厂、咸阳纺织厂、蔡家坡纺织厂、申新纺织厂为主体组成的近代陕西棉纺织业。近代西部中国第一条现代交通运输线陇海铁路不仅沟通了中国西北、华中和华东地区,也为陕西近现代棉纺织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抗战时期陇海线曾将大量遭受战争创伤的河南难民带到陕西各大中小城市和乡村,在和谷讲述的西北国棉一厂第一代纺织女工的故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隐藏在陕西纺织文化里的河南文化元素。

  在黄河流域渭水之滨,这里曾经流传嫘祖教民植桑养蚕和后稷教民稼穑的故事,是中华文明肇始地,和谷以共和国第一座现代纺织厂西北国棉一厂七十余年与中国近现代纺织工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纺织故事,不仅呈现了中华文化发源地生发出来的现代工业文明,而且展现了以咸阳为代表,包括西安、宝鸡等陕西重要城市在内,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迅速崛起为我国棉纺织工业重要基地的历程。作家目送着挪动三寸金莲的曾祖母、祖母、母亲们身影远去,目送着农耕时代的纺车和织机进入历史博物馆,他以书写浸润在秦汉文化里的古都咸阳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展现千古秦都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劲东风下,通过欧亚大陆桥将产品输往中亚或更远的地方,从而呈现一幅现代中国在西部开启的美好图景。

  女性吟唱的青春赞歌

  现代纺织业缔造了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劳动群体——纺织女工。因此,《绽放》是为共和国女性吟唱的青春赞歌与劳动壮歌,桃花意象是和谷精心为赵梦桃及梦桃小组姑娘们,乃至整部作品所设计的一个文学意象,也是女性之美的一个富有诗意的比喻。作品扉页上引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经》诗句,文本中多次出现桃花绽放的景观描写,桃花是统摄全书的核心意象,是梦桃精神外在显现,隐喻着纺织女工最美青春的绽放,并随着年轮和季节更替,而这正是梦桃精神代代相传的象征。与《诗经》诗句并置的还有作者引用的俄罗斯民歌《纺织姑娘》再次渲染了作品的女性主题,以此昭示我们《绽放》塑造的是现代纺织女工群像。梦桃的姐妹们从女儿到母亲,再到祖母,她们曾在青春的奋斗中绽放了自己如花般绚丽的人生,而因常年工作在棉絮漫飞、空气潮湿、污染很严重的生产环境中,不绝于耳的机器轰鸣声,以及车间内不停的走动,都使许多纺织女工患有严重的职业病,然而梦桃小组的姑娘们却以勤劳双手织就五彩中国梦。

  《绽放》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女性在现代中国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妇女的解放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以立法形式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并将男女平等思想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女性是一支生机勃勃的主力军。20世纪50、60年代曾有两类女性形象引人注目,一类是纺织女工,那时的《人民画报》上刊登的纺织女工照片会令每一位女子羡慕、向往,曾经创造“郝建秀工作法”,一个人改变整个纺织业的郝建秀1951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应邀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接见,因此,纺织女工是全国女子心之所向的对象。另一类是女拖拉机手。梁军是登上《人民画报》封面人物的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那时坐在高高拖拉机上的女拖拉机手与工作在隆隆机器旁的纺织女工是新中国工农业现代化的表征,彰显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思想和社会理念。

  无疑,新中国女性呈现给世界一个现代中国欣欣向荣的图景,和谷以纪传文学体例将十三位传主故事连缀起来,不仅勾勒出梦桃小组近六十年发展轨迹,也描摹出中国女性在现代中国的人生命运镜像。赵梦桃等女性经历从旧社会的穷人家女儿转变为新中国技艺超群的纺织女工、劳模,受人尊重敬仰,赵梦桃被选为党的八大代表,曾随中国代表团赴苏联访问,担任过全国群英会执行主席。刘小萍曾是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手,梦桃小组十三位组长中有十一人分别出席过全国党代会、人代会、工代会、妇代会,她们曾提出过将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议案,她们中有的再进修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有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的在工厂里做了领导,有的则因病痛离开纺织一线后,仍做着各种社会工作。梦桃小组纺织女工的人生告诉世界:中国女性不再是槛内人,她们的人生不再是以孩子、丈夫为中心,活动的空间也不是以家庭、产房、厨房等为半径,而是以更为广阔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空间为活动范围,她们不仅改变了传统中国女性无历史的命运;改变了中国女性曾经为奴、为物的形象;也改变了以往中西方文化里的女性负面寓意,相比于五四时期的“娜拉”,“我是我自己的”鲁迅小说中的子君,《绽放》里书写的纺织女工以高扬的主体性登上现代中国舞台,以灵巧的双手织出了自己的锦绣芳华,也在镌绣着现代中国历史与现实生活的绸缎上,点缀上一个个不朽的普通纺织女工的名字,而在笔者看来,这个名字也被称作为人民。在和谷激昂秀美的共和国最美奋斗者女子群像的书写里,以女性人生命运表明现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大国工匠精神的担当,从女性身上让世界看到一个民主、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看到中国人民在劳动与奋斗中自由发展,美好而生,正如那三月里的桃花笑春风!

  百卉芳华的美好生活

  《绽放》书中以陕西咸阳西北国棉一厂七十余年发展起伏擘画现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图景,作者以匠心独运的叙事结构、诗化细腻的语言、真挚深沉的感情为共和国纺织女工谱写了一曲劳动壮歌、青春之歌、芳华之歌,最令人怦然心动的莫过于《绽放》中九帧梦桃小组集体照和一幅幅纺织女工的工作照。真可谓:日行万步纺纱女,留得白丝织锦衣。照片上这些笑意盈盈的姑娘们,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2020年六代梦桃小组的姑娘们,最早那帧照片上有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女工杰出代表赵梦桃,关于她的故事曾有一幅幼年梦桃逃难到陕西的情景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1949年春寒料峭之际,豆蔻年华的小梦桃与母亲一起乘坐一辆铁轮马车,在疲惫不堪中来到陕西宝鸡蔡家坡,然而就在这时她梦到了一枝鲜艳的桃花;同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女工的翟福兰等都曾与赵梦桃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或在1942年河南大饥荒中沿陇海线,乘坐闷罐火车来到蔡家坡,或在饥寒交迫中流落到陕西某个小村庄,然而后来她们都有幸进入了西北国棉一厂。20世纪50、60年代这一代中国纺织女工都曾在新中国成立前有过颠沛流离的人生际遇,新中国成立后曾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因此这一代纺织女工曾是新中国冉冉升起的现代工业文明象征。这九帧照片里还有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里的王广玲、张亚莉、韩玉梅们。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纺织工业进入以品种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时期,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布料终于能够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而且出口世界多个国家,这一代纺织女工也作出了自己应该作出的贡献。照片中还有处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纺织行业艰难,但经受住了经济风云考验的刘育玲、徐保凤们;有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市场激烈竞争中,仍初心不改、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周惠芝、刘小萍们;有乘着“一带一路”长安号快车发展的王晓荣们;有在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里工作,徜徉在一片雪白世界的何菲们。

  六代梦桃小组历经中国现代纺织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照片上她们身后的背景已从车间厂房门前转变为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大车间,她们的衣着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花棉袄换成了羽绒服,现在或为祖母、母亲、妻子、女儿,或已离世,或辛勤耕耘在车间,一代又一代梦桃小组的姑娘们当老一代退出机器轰鸣的车间,新一代便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和谷以纪传文学体例将十三位梦桃小组长的故事连缀起来,便描画出梦桃小组近六十年发展足迹,展现出中国女性昂扬奋进的美好形象。我们永难忘在参加完全国劳模会返程火车上苦练双手搅皮棍技术的赵梦桃;永难忘坐着解放牌汽车进入西北国棉一厂爱唱歌的王西京;永难忘大年初三在大街上寻找小组姐妹的翟福兰;永难忘从插队知青而入厂做了纺织女工的刘晓荣;永难忘来自辽阔大草原却扎根三秦大地的徐保凤,一代代梦桃小组的纺织故事是七十余年共和国女性成长、发展的写照。一帧帧梦桃小组照片展现的纺织女工群像与十三位梦桃小组长的故事相得益彰,显现出青春因为奋斗而永远无悔的人生意趣,人生因为拼搏而温馨如春的美好。这一群群笑靥如花向我们走来的女子以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也告诉世界:中国纺织女工是共和国最美奋斗者!新中国的建设者!新生活的书写者!生活的熠熠光辉在于不懈奋斗,人生的璀璨绚烂在于不断创造。

  袅袅细柳边,滔滔渭水旁,那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理想的脸庞,那一双双厚茧满布又紧握命运的手掌创造了人间的美好、生活的光晕,就像和谷在书中引用20世纪80年代著名歌曲《金梭与银梭》中所歌唱的那样:金梭和银梭匆匆眼前过,光阴快似箭提醒你和我,年轻人快发奋,黄金时光莫错过。显然,《绽放》之中,大地因不懈逐梦而走向丰盈;《绽放》之外,生活因这些共和国最美奋斗者而更加美好。

  历久弥新的梦桃精神

  当代中国著名作家陈忠实在其《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一著中曾讲:在木犁、棉布、饥饿、灾荒和瘟疫世象弥漫了两千年的白鹿原,还有一部《乡约》的存在。即是讲,在中国大地上,当广大民众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之后,精神的力量不可或缺。每一个民族都有她伟大的潜在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贯穿《绽放》全书的一条鲜明主线是梦桃精神。这种精神是由西北国棉一厂第一代纺织女工赵梦桃所创建,六代梦桃小组代代相传的忘我劳动的敬业态度、责任意识、奋斗精神、助人为乐的高尚风格、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虚心好学的优秀品质,抢困难的实干精神是其体现。它产生于新中国建立伊始,国家迫切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各条生产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劳动模范,以赵梦桃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女工以精益求精的劳动奠定了新中国发展基础,也用她们的青春和热血映照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这种精神在不同时期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一种内在理性凝聚,显现为一种感性的生命力量。中华民族自古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故事,彰显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也激荡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开拓进取、劳动创造的民族心性。

  贯穿于《绽放》中的梦桃精神高扬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无私奉献、迎难而上、努力奋斗的民族精神。近六十年里梦桃小组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在技术上发明、创新。赵梦桃摸索出了一套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翟福兰完善了四个纺化纤纱操作要领,刘小萍提炼出了高支纱落纱操作法、高支纱清洁操作法等,王晓荣创新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包卷粗纱方法。近六十年中梦桃小组历经了我国体制变革、企业改制破产重组、搬迁入园等重大社会变革和重要事件,梦桃精神却穿越时空代代相传,引领人们不断去追求美好新生活,不断去创造人生真、善、美境界。

  梦桃精神也以多种具象形态存在于《绽放》里。20世纪80年代赵梦桃汉白玉像落成西北国棉一厂区,梦桃小组长们带领姑娘们常来这里瞻仰大姐容颜,在梦桃小组这面旗帜下,她们以青春伴纺车,在机杼声里谱写了一曲共和国纺织壮歌;1989年电视剧《赵梦桃》开播,以影视形象再现赵梦桃精彩而奋进的一生;2012年由梦桃小组退休人员组成的服务队成立,梦桃精神历久弥新;2017年赵梦桃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梦桃精神唤起人们共同畅想那激情澎湃的岁月和青春;2018年全国首个以纺织工人命名的梦桃公园建立,梦桃精神显现为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碑;晚近西北国棉一厂子弟小学成立了赵梦桃班、梦桃小学、梦桃中队,孩子们追寻着梦桃的足迹,心中树起一座榜样的丰碑。还有《绽放》书中那些俯拾皆是描写梦桃的诗文,在作家和谷描写中如诗画,似桃花。梦桃精神是熔铸在中国纺织业里最美奋斗者的行业精神,也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咸阳这座千年古都里。去年十月的一个清晨,笔者走进西北国棉一厂,赵梦桃汉白玉雕像矗立在绿荫丛中,座基上镌刻着习仲勋所写的“梦桃精神,代代相传”的字迹,这里是西北国棉一厂旧址所在的梦桃主题文化园,此时园内的红月季开得艳丽欲滴。不言而喻,手工纺织时代已远去,就是距离今天最近的20世纪50、60年代共和国工业建筑也已成为遗址,而永不更改的是梦桃之花年年盛开,芳香四溢。

  千载渭水东流去,廊桥古渡气象新。一座座现代铁桥横跨渭河上,一架架银鹰掠过西安咸阳机场上空,这座诞生梦桃精神的现代纺织工业城市,永远激荡着共和国第一座现代纺织厂昂扬奋斗的精神,永远铭记着为共和国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纺织女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