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文化之光 复兴之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23年全国两会上,提升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代表、委员们谋实干、共建言,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2023年全国两会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备受瞩目;如何提升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也同样引发了各界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何毓灵,20余年来坚守在殷墟考古发掘第一线,致力于殷墟都城布局与手工业生产研究。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博物馆、车马坑展厅参观考察时,对于考古事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令他格外激动。
在殷墟遗址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古老中国的面貌,正是在一次次考古发掘中被描摹得越来越清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国的考古学实证了我们国家百万年的人类史,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新的时代我们要传承好中华文明,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开创未来。”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十年来,我国文物“家底”愈加清晰:测量历代长城总长度21196.18公里,摸清2155处石窟寺、3831处摩崖造像分布和保存状况;建立26416处全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公布第一批1658通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十三五”期间完成6.2万件/套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修复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对文物工作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以考古工作为专题,举行了集体学习,看得见多远的历史就能走到多远的未来,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距离人民大会堂300多米远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一场名为《盛世修典》的展览,汇集了1700余件中国历代绘画精品出版打样稿档案。自去年9月开展以来,该展览已经吸引了约60万观众,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今,看文物、看展览已经成了一种潮流。“博物馆热”的不断升温,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创新传播吸引着人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博事业发展,2021年全国博物馆总量是6183家,现在为了看一个展览到一座城市,为了参观一个博物馆来一次长途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时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放眼新时代中华大地,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日益走进人民群众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平遥古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25平方公里的城内,保存着300多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极为不易。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专程来到平遥古城,步行感受古城历史点滴,登上城墙俯瞰全貌,他谈到,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年多来,平遥古城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稳步推进,今年年底完工后,古城水网、电网、通信网络都将得到大幅改善,不仅彻底解决原有地下管网跑冒滴漏破坏古建筑的问题,也将全面实现雨污分流,从根本上改善古城人居环境。不少传统古民居也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成为热门旅游景点。
从敦煌研究院到大同云冈石窟,从福州三坊七巷到武夷山朱熹园,从承德避暑山庄到眉州三苏祠,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下,“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文化长卷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明确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复兴之路注入强大底气和动力。
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基层教育时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江西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和长征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县视察,专程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并殷切嘱托“要把红色故事讲下去,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讲解员的钟敏,扎根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从事宣教工作已有23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目前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招募、培养小红星讲解员140余人,完成讲解3000余场。组建了由红军后代挑大梁的长征源宣讲团,已开展义务宣讲570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部署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创新局面,用革命文化升华全民族文化自信,一处处“红色地标”都留下了总书记的足迹,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也汲取着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从颁布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到制定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再到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更加有力,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丰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也继续成为我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今年以来文旅市场快速升温:影院座无虚席,景区人流如织,人们在博物馆里触摸历史,在多彩非遗中体验传承,在书店图书馆里浸润书香……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在绘就新时代美好生活新画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