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守护“硬核”荣耀

发布时间:2023-03-24 10:45: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国际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仁恺,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操纵员、模拟机教员曹宇华,中国核电安全质量部高级工程师周光林,核燃料及材料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勇 受访者供图

  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中,当李兰迪饰演的孟晓薇宣布“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首次并网成功时,电脑屏幕旁,这一角色的原型——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操纵员、模拟机教员曹宇华流下了泪水。

  “华龙一号”,一个闪耀世界的名字。它是一个里程碑——打破国外核电技术垄断与知识产权限制,由此,我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今年2月2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两台百万千瓦机组正式交付巴基斯坦。“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的交付,标志着以核电为代表的中国核动力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

  神秘基地“909”

  中国核动力从无到有的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

  为了这个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909基地”,试图找寻答案。一处绿树掩映下的小院古朴静谧,这是二机部第一研究设计院院部旧址。鹅卵石垒砌而成的灰色墙面透出岁月的痕迹,主楼正中悬挂的匾额,无声诉说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时光回转,那是半个多世纪前的四川大山深处。

  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里的群山万壑间隐藏着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秘密研发地,代号“909”。

  1965年,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正式开始研制。8000军民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这片深山密林。面对当地百姓的询问,他们只说自己属于“西南水电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这里研发出了我国最早的核动力反应堆,由此发出了第一度核电,它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动力之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之一赵仁恺,他们都曾深藏在这里,做隐姓埋名人,用科研力量守护祖国的和平安宁。

  仍是在这片密林中,年轻的科研力量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勇攀高峰。核燃料及材料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勇说:“曾经,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如今,我们是挑起大国脊梁的人。”一种叫作信念的力量,在一代代核工业人心中生根发芽。

  大国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965年年初,赵仁恺被任命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研究设计和调试运行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在四川大山中奋战的日子,交通不便,毒蛇蚊虫肆虐。“干打垒”的屋子由黄土建成,地面全是泥巴,窗户很小,到了夏天,房间就变成了蒸笼,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蚊子包”。赵仁恺本就需要靠安眠药入睡,可这儿的老鼠格外嚣张,他本来短暂的睡眠还被搅扰。他却很乐观,“习惯了就好了”。

  为了图纸的准确,赵仁恺和同事连续加班18个昼夜,验算校对数万份图纸和数据,查出百余个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问题;为了确保压力容器与支撑裙焊接时结合部能承受百吨净重和瞬间冲击力,赵仁恺始终坚守在“坡口”温度高达250摄氏度的焊接现场,不断有工人因高温晕倒被送走,赵仁恺却从未退却。

  后来有工作人员回忆:“第一次临界,第一次提升功率,第一次核能发电,这些关键节点都是赵总值班,他永远都在工作现场,一天假都不给自己放。”

  1974年8月1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交付海军服役。在现场的核潜艇舰桥上,只有一个人没穿军装,安静地注视着这一切,他就是赵仁恺。

  1988年,赵仁恺作为核动力总师,率队到南海参加第一代核潜艇的深海试验。下潜之前,他给家人留下了遗书和礼物,时刻准备“以身殉国”。赵仁恺之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回忆:“我母亲直到去世,也不知道父亲做的是什么试验。父亲从不讲他所经历的危险,他怕我们担惊受怕。几十年前,在909基地里,前辈所作的贡献,今天才逐渐被世人所了解,但这些人都已不在了。希望我们把老一辈人的经历都记录下来,让后人了解、传承。”

  大山深处的青年回响

  四川山间的星星灯火,点亮了大国重器,那股矢志报国的浩然之气,在后来人的身上传承。打造大国重器,从来不易。但总有人愿意扛起重任,勇敢前行。

  随时紧绷的神经,值班期间监视机组运行状态;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发现机组的任何异常并进行控制……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生动刻画了操纵员的工作状态。在曹宇华眼中,操纵员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守护者。

  曹宇华与“华龙一号”有着不解之缘。2014年,福清核电1号机组还在热试阶段,一天,身为调试工程师的曹宇华组织完成了汽轮机非核蒸汽冲转和失电综合试验相关工作。处室负责人说:“收到一批华龙一号的设计文件需要审查,由你负责组织。”本就已重任加身,又临时增加了新的任务,她却并没有退却。从此以后,曹宇华成了一名“华龙一号”设计文件审查人。无数个深夜,她埋头组织调试人员审查“华龙一号”系统手册和设备技术规格书等,直到东方既白。

  2018年,曹宇华被选拔担任“华龙一号”首批操纵人员理论培训教员和兼职模拟机培训教员,同时作为首批学习操纵员,要参加操纵员、高级操纵员考试。由于操纵员培训周期长,这期间她和其他运行人员一样,白天参加培训,晚上加班编制技术文件、处理日常事务。2019年,她通过了“华龙一号”首批操纵员考试,成为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第一位女操纵员。

  如今,为培养更多的核电人才,曹宇华有了一个新身份:专职模拟机培训教员。截至目前,福清核电累计培养出100余名“华龙一号”操纵人员,遍布于运行、生产计划、安全监督、培训等各个领域。她还组织开发对外“华龙一号模拟机培训介绍”课程,拍摄全英文视频7小时,助力“华龙一号”“走出去”。成为大国重器上的一颗“小螺丝”,她说,她是幸福的。

  中国核电安全质量部高级工程师周光林,曾经是海南核电1.2号机组核电操纵员。他奋战在铺满了上千个仪表盘、电子屏和按钮的主控室内,监测核电站运行,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如今在安全质量部门任职的他,每天会分析抽取国内各个核电站所填写上报的数据,分析归纳经验与教训,整理优秀案例供工程师们学习提高,总结各类安全“缺陷”或偏差,供工程师们规避、完善。逐步完善体系的过程也是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过程。他说:“核安全无小事,核电人严格遵从规章体系,用严谨的态度完成操作流程,完善自己的能力。作为大国重器的缔造者、守护者,我们把工匠精神注入每一天的工作中、每一个操作步骤中,不断精益求精。”

  曾经,一代人将青春热血,留在了大山深处。如今,蜀地山水草木葱茏处,回响依旧。

  赵勇每周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大山深处工作。还有很多科研人员扎根在那里,其中不乏刚刚毕业的硕士、博士。

  他还记得,2018年,博士毕业的他刚刚来到这里时,每周只有一趟班车,载着科研人员们往返山里与成都华阳研发基地。

  深山里的生活虽然单调,却也让他们更专注于科研,许多我国核燃料的自主研发,都在这里取得了新的突破。“走在行业的最前沿,为社会贡献一些力量,我想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追求。”赵勇说。

  如今,山里与华阳研发基地间有了每日往返的班车。在市区里安家的科研人员们,不再承受与家人分居的相思之苦。大山深处也修建了基础设施齐全的科研人员公寓,消除了科研人员生活上的顾虑。今年,赵勇的团队里,又来了不少90后。在这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里,他们快速成长着。“硬核”底色下也有“烟火温情”,作为团队里的80后“老大哥”,赵勇说:“希望我们都能做到老一辈科研人员的专注、沉稳。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把科研当成自己的兴趣,从科研中找到获得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安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