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气象日,快带孩子学习古诗词里的气象“玄机”!
今天(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
今年的主题为
“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天气气候现象
自古以来就是
文人墨客热衷的元素
中国教育报记者王佳实 摄
这些朗朗上口的诗词里
隐藏着哪些气象玄机?
快带孩子一起来学——
诗说——
夏季对流雨成因及特点
从古至今,各个时代的诗词都少不了对雨水的描写。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包含两个巧妙的隐喻,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将少女的猜想、眷恋和希望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了出来。而这句诗中的雨,指的就是“对流雨”。
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
对流雨的特征是范围较小、强度不一、持续时间短,且随时间变化迅速。
对流雨一般发生在夏季的午后至傍晚,因为中午日照强,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后冷却,容易成云致雨,结合对流雨范围小、历时短等特点,就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啦。
诗说——
不同气候带之间的差异
我国疆域辽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气候和鲜明的自然生态环境,各不相同的气候特点在古诗中也有所体现。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代诗人王维在前往边塞途中所写的《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辽阔壮丽的沙漠风光。
诗中的居延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军事重镇,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总面积4.92万平方千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其气候特征为极端干旱,降雨稀少,且多集中在6月-8月,年平均降水量50~60毫米;夏季高温酷热,最高温度可达38~43℃,冬季最低温可至-37~-30℃。
而与王维诗中描述的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不同,位于季风区的江南地区,则有另一番别样的自然景观。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这首《江南春》通过江南明媚春光里的莺啼燕语和细雨蒙蒙中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将江南风光描绘得更加迷离秀丽。
其中四百八十寺指南朝皇帝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楼台在此处是指寺院建筑。杜牧着眼于江南特有的景色,凝练自然地展现了江南繁华秀丽的风光和湿润多雨的气候。
那么这与江南的气候特征有何关系?
诗中描写的江南一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均匀。
与《使至塞上》中描绘的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相对比,江南地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诗说——
不同气候带之间的差异
在我国的有些地区,总会在一年中的特定时期出现某种天气特征,这就是地方性气候。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郁郁不得志的闲愁,其中的“梅子黄时雨”是指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
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7月份出现持续阴雨的天气现象。
每年从春季开始,含有大量水汽的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并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了长条形雨带。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雨带就向南压,反之则会向北抬。
而初夏时节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冷暖空气势均力敌,持久的“拉锯战”形成了一条稳定的降雨带,也就造成了江南地区初夏时节的梅雨。
2017年发布的《梅雨监测标准》定义第一个雨期的开始日为入梅日,最后一个雨期结束日的次日为出梅日;同时将江淮流域梅雨分为三个区域,即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
气象古诗小问答
其实还有更多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等待小朋友们发掘,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诗词呢?
这道简单的问题
老师家长可以考考孩子:
请问“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中
描述的是冷锋还是暖锋?
快在评论区发出你的答案吧!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