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光明网评论员:遏制天价彩礼当成常态见长效

发布时间:2023-05-18 16:06:00来源: 光明网

  【阅读提示】农民日报整版聚焦:一场与高价彩礼的博弈

  光明网评论员:在中央与地方陆续出台治理措施的大背景下,遏制高价彩礼这场硬仗打得如何?

  近日,《农民日报》用整版聚焦农村高彩礼问题,深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以点带面对彩礼限高令与治理现状进行梳理。记者调研发现,群众的彩礼意识根深蒂固,反对之声集中在高价彩礼上。支持彩礼为3万元以下的被调查对象,仅占21.51%;支持彩礼为3万元至5万元的,占50.63%;支持彩礼为5万元至8万元的,占15.21%;支持彩礼为8万元至10万元的,占10.14%;支持彩礼为10万元以上的,占2.51%。

  彩礼由何而来?彩礼是中国传统婚俗的重要组成,也是传统婚姻缔结的重要环节。据史书记载,完整的婚姻礼仪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其中“纳征”就是男方送聘礼至女方家。传统社会的彩礼本身是一种强化约定的保障手段,有着多重含义。首先是传统社会中男性占据婚姻主导权,作为弱势方的女性家庭要求男方给予婚姻缔结一定的物质保障;其次是彩礼作为试金石,以彩礼看人品、保婚姻的想法在一部分家庭中存在,“在彩礼上抠抠搜搜的男方家庭精于算计,不能嫁”;再次是仪式感,将女性价值物化的思维根深蒂固。

  虽然彩礼的存在有着其深厚的历史、社会、文化因素,但是高价彩礼却是彩礼的异化现象,其产生既与城乡发展不平衡相关,也与我国乡村人口结构不平衡有关,更在一定程度上是部分地区存在的互相攀比不良风俗在婚姻上的具象化。与城乡发展不平衡相关,是因为很多年轻人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女方在确立婚姻关系的过程中常常以城市生活成本为参照来计算彩礼,导致彩礼数目节节攀升。与农村人口结构不平衡有关,是因为男多女少的出生比例与适婚农村女性向城市流动的社会现实。攀比现象更容易理解,正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的“同村其他人家的女子结婚,要10万彩礼。我家娃娃长得俊多了,要十万零八千,一点都不过分。”这是众多女方家长的真实心理。

  因为农村彩礼水涨船高导致的农村民俗文化庸俗化、农村婚姻关系货币化、代际关系功利化等问题,不仅使得不良社会风气蔓延,增加了农村返贫致贫的风险,还为年轻人的婚姻和睦埋下隔阂的种子。

  目前,顶层设计对高价彩礼的治理,发力点在于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之上,原因在于部分地区屡屡出现高价彩礼的现象,引发大量社会纠纷,影响社会和谐。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要求对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随后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都对扎实开展高价彩礼专项治理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提出了要求。

  移风易俗,需要在尊重、传承传统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移“歪风”,易“低俗”,目的是让大家更幸福地生活。对“歪风低俗”的剥离过程必然是一个文化涵化的过程,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使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在观念上趋于一致,构建人们关于社会现实的共同印象。这个过程必然持续且漫长,正如脱贫首先是物质生活上的脱贫,然后才能慢慢地转变为生活方式的变化。

  移风易俗,是做人心的工作,要说通做实,不能简单以一纸行政命令行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农村养老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要有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以身作则、带头落实,要有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更要有宣传落实的工作技巧。唯有以复杂手段应对复杂问题,成常态见长效,树立新的荣辱观,遏制高价彩礼才能落到实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