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年轻观众“正好遇见”非遗?
【《中国新闻》报记者 李腾飞 作者 尹李梅 报道】“非遗手艺的传承,是让传承者埋头做自己的作品就好,还是应该考虑扩大宣传、培育市场?”“当前涉及非遗元素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如何拍出新鲜感?”一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文化为“绝对主角”的剧集《正好遇见你》5月20日开播,引发了观众对于文化传承的思考。近日,该剧监制李秀珍与香港演员吴千语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分享拍摄的幕后故事,探讨如何更好地让非遗“走近”年轻观众。
众星云集“戏中戏”
通过“非遗综艺”讲非遗
热播剧集《正好遇见你》的主线剧情是“戏中戏”的设定:一个新人编导和一个青年文物专家联手打造一档聚焦非遗的电视节目《传承》。“我们希望通过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观众愿意走进博物馆,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该剧监制李秀珍接受《中国新闻》报采访时表示。
“这部剧以非遗传承作为主线,由不同的单元组成支线,每个单元有独立的传统文化主题,叙述方式很新颖。”参演该剧的吴千语在接受《中国新闻》报采访时介绍,《正好遇见你》采用单元剧的模式,让多项非遗手艺一一出现在《传承》这档“戏中戏”节目中,剧情节奏快,更契合当下年轻观众的需求。
吴千语介绍,自她饰演的大明星庄伊伊是青年文物专家的朋友,和男女主角在节目之外发生了很多故事。“庄伊伊是一个迷人的反派,她身上那种‘白切黑’(看起来单纯,其实颇有城府)的反差感,会带给观众比较大的情绪波动,但又可以让观众和她共情,理解她的处境和做法。”
除了吴千语,剧中还出现了不少人气演员,如香港“影后”惠英红,内地演员金晨、李一桐、沈月等。她们在不同单元里塑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角色,由此牵引出非遗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更多关于非遗的“记忆点”。
真实传承人现身“彩蛋”
苏州博物馆首次“触电”
近年播出的影视剧里,非遗元素屡见不鲜。比如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将独具民族特色的白族扎染、刺绣带入观众视野;《延禧攻略》播出后,京绣相关的话题热度大增;《梦华录》带火了宋代点茶;《月里青山淡如画》将苏裱、桃花坞木版年画等多项非遗一起搬上了屏幕……非遗题材在影视圈炙手可热,正说明了其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有不少影视作品在运用非遗元素时出现内容失实、表述有误等问题,这引起了传统文化爱好者的不满。
《正好遇见你》中有十余种非遗技艺“出场”,不仅呈现了花丝镶嵌、沪式旗袍、玉雕等“静”的传统手工艺,也有敦煌舞、皮影戏等表现非遗项目“动”的魅力。如何在镜头前准确地展示这些传统文化?剧组的做法是:邀请非遗技艺传承人作为剧中节目《传承》的顾问,在戏里戏外进行细节上的“校准”。
为了加强非遗文化的“戏份”,该剧主创团队还对全国各地多位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制作成纪录短片,在每个单元剧结尾播出。比如在第一个单元故事中亮相的非遗工艺是“花丝镶嵌”,第二集便有花丝镶嵌传承人杜建毅出镜,介绍花丝镶嵌的历史沿革、技艺难点等。
为何在剧集末尾设置这种“彩蛋”?李秀珍坦言:“有些老匠人已经七八十岁了,非遗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薪火不断地传承下去?这是让主创团队深思的问题。我们希望引起青年观众的关注,只有他们积极参与,中国非遗才能不断有下一代的继承者。”
李秀珍介绍,《正好遇见你》是首部在苏州博物馆取景拍摄的影视剧集。“主创团队前期在不同城市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考虑到剧本要求故事发生地兼具‘浓厚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元素’,我们最终选择了苏州。”
李秀珍补充道,“加上苏州博物馆本馆建筑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在这里取景可以让我们这部剧更好地传递东方美学”。(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