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国内原创绘本蓬勃发展 补齐短板尚需时日

发布时间:2023-06-01 14:16:00来源: 北京晚报

  绘本是“画出来的书”,由于儿童对视觉图像的天然亲近,绘本成为了最贴近孩子的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国内儿童绘本起步虽晚,但近十余年来蓬勃发展,在童书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不过,部分绘本缺乏对儿童心理的关照,在艺术审美上有待提升;儿童绘本编辑等从业者的培养机制并不成熟……想要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儿童“绘出”更斑斓的画卷,这些问题仍须破解。

  品种数量齐增 绘本艺术性与想象力待提升

  点进各大网购平台热销童书榜单,儿童绘本都占据了醒目位置。其中《我们的身体》《猜猜我有多爱你》《神奇校车》系列等国外引进绘本长销不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画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等国内原创绘本也受到了读者的青睐。“目前,国外近百年来出版的经典儿童绘本几乎都已引进中国;国内原创绘本也从2015年以来品种数量持续增加,取得了巨大进步,甚至有的佳作已经走出国门。”耕林童书馆创始人敖德说道。

  谈起国产原创绘本存在的短板,不少家长认为是“画面缺少美感”“故事吸引力不足”。“总的来说,国内儿童绘本的品质、种类丰富程度都还有提升的空间。在探索艺术风格、融入儿童观等方面与一些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个距离在慢慢缩短。”敖德表示,好的儿童绘本往往是一反成人的常规逻辑,体现出幽默感与想象力。“拥有骨子里的幽默感的创作者,在国内还是较为缺少的。”

  “在儿童绘本市场中,我们发现系列套装销量相对更高,尤其是成语故事等讲知识的;而单本的绘本有些思想性、艺术性较高,却销量不佳。”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教学顾问、绘本作家向华说道。敖德亦表示,从头到尾全部用图画讲故事的“无字书”,因为家长觉得不知道怎么讲,所以在绘本市场上比较冷门,这是很可惜的事情。在他看来,“绘本的意义不只是获取知识,更在于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提升其艺术审美、情商和表达能力。孩子们需要综合涉猎不同的绘本,绘本的题材和种类需要更加‘百花齐放’。”

  创作队伍成长 有经验的儿童绘本编辑紧缺

  每年的央美毕业展上,作为国内绘本原创力量的孵化地之一,绘本创作工作室的毕业生作品都会吸引业界关注的目光。“年轻人在成长起来,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这几年我们真的看到有一些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绘本作者,能够靠创作绘本活下去。”向华说道。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儿童文学作家、画家等积极投身绘本创作。

  “愿意做儿童绘本的人很多,但缺少专业的编辑帮助他们。”向华谈道,世界上优秀的绘本都会做到“情怀的深厚”“表达的单纯”。在绘本创作的过程中,图文是反复磨合、不断修改的。创作一部绘本的周期少则一年,多则三四年,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的儿童绘本编辑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很多插画师的绘画技术和审美水平并不差,但在思想的深度和讲故事的技巧方面还需要有经验的编辑助力。然而,目前专业的绘本编辑比作者更加稀缺,成为制约中国原创绘本发展的一大瓶颈。

  艺术普及推广人、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曾孜荣谈道,一部好的绘本,故事性、游戏性、知识性、趣味性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很多人觉得给孩子编书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它的难度同给大人编书至少是一样高的。好的绘本无一例外都是有儿童观的,能够传达深邃的生命观、世界观,而不是简单说教。”不过,要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儿童绘本编辑行业,还需要解决童书普遍低折扣销售等行业痛点。据统计,2022年少儿绘本类图书在短视频电商渠道的平均折扣不足3折,不少从业者呼吁规范价格秩序,重视知识价值,从而推动行业良性循环。

  阅读观念转变 “陪伴之书”父母不能缺位

  随着传统读物与数字技术的加速融合,有声绘本、绘本类APP等也开始兴起。科技看似“解放”了家长,却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有的家长用讲读机播放绘本内容,让孩子自己看完,还问‘听懂了吗’‘有没有好词好句’?其实绘本作为‘陪伴之书’,阅读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任何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的。亲子阅读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对于人际关系的养成、心智的成长都有重要意义。”向华说道。

  在儿童早期的阅读中,父母的伴读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曾孜荣谈道,“有家长说给孩子买来了绘本,但孩子不听话不愿读。如今短视频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如果大人经常捧着手机的话,孩子一定会有样学样地要求玩手机。虽然家长们的时间也很宝贵,但对于孩子早期的阅读习惯养成一定要重视,不要在这个过程中缺位。”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绘本在国内其实才走过约二十年的历史,所以对于绘本创作、出版、阅读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无须过于焦虑。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故事,也有很多充满热忱的创作者,只是需要用一些时间来一点点进步。”曾孜荣说,期待国产儿童绘本伴随时代发展走出更开阔的大道,滋润更多儿童的心灵。(北京晚报记者 王广燕)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