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奉献见证成长 丝路厚植友谊——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侧记

发布时间:2023-06-01 16:10:00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5月31日电(记者 张亚云)5月16日21点,温宏涛在西咸国际机场乘客出口的人群中远远看见了穿着短袖、牛仔裤的鲁斯兰·肯扎耶夫。随后,他们在对方又惊又喜的眼神中握手寒暄并拍下了久违的“合照”。

  温宏涛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俄语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当天,他作为志愿者前往西咸机场,准备接机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商务代表团,却与去年8月在“一带一路”媒体论坛上结识的“老友”《人民言论报》副总编辑鲁斯兰·肯扎耶夫不期而遇。

  5月18日至19日,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芙蓉湖畔,“大唐盛礼”为远道而来的中亚贵客接风洗尘;灞河之滨,中国和中亚五国国旗迎风飘扬,与中国-中亚峰会会标交相辉映……这场盛会,有太多令人难忘的画面,留存在人们心间。

  其间,温宏涛等233名由西安团市委招募、来自西安各大高校的志愿者参与并见证了峰会。据团西安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峰会志愿服务过程中,西安团市委共围绕12个服务点位,招募了233名志愿者(俄语志愿者154名、英语志愿者72名、日语志愿者1名、韩语志愿者1名)。5名带队教师和10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同吃住,重点解决协调志愿者上岗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

  年轻的身影穿梭于陕西宾馆、大唐芙蓉园、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等峰会相关场地以及嘉宾入驻和活动举办的各大场馆、酒店,身穿象征着陕西人热情淳朴与勤劳踏实的卡其色志愿者服装,用专业和耐心传递着东道主的友善与情谊。

  “上岗前,由团西安市委组织志愿者参与西安市委外办组织专业培训,了解中亚五国文化风俗、外交礼仪与外事纪律等课程。同时,邀请长期从事专业领域工作、教学一线的培训教师进行志愿服务精神与志愿者行为规范,讲解西安市情市貌与历史沿革等。”团西安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韩思雨和温宏涛来自同一专业,比温宏涛低一个年级。不过,入学后不久就参加过十四运志愿服务的她,在经验和心态上却一点不输师兄师姐们。

  5月11日到5月19日,韩思雨先后在陕西省外事办公室和位于灞桥区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西安总领事馆内办公,协助陕西省外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筹备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西安总领事馆开馆仪式,“协助工作人员实地勘察中外方领导的车辆进出线路,记录并形成方案”。

  长达一周多的开馆筹备活动中,韩思雨与同点位的其他志愿者一起,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多次对策划方案进行调整,“有一次,我们在餐厅包间突然紧急开会,就在等菜的间隙紧急办公,吃完饭继续工作。”“保持对于这份工作的责任感,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对接单位的老师沟通”,这样的心态让韩思雨后期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田腾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派出的总体负责老师,也是韩思雨参与本次志愿服务的带队老师。她介绍,西安外国语大学参加本次峰会的志愿者来自9个学院,涵盖俄语、英语、日语、韩语4个语种。  

  从4月初峰会志愿者选拔启动开始,到5月初进入点位正式开始服务,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田腾见证了峰会带给学生的实践锻炼,十分欣喜于年轻人的蜕变。

  “志愿者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有的志愿者从7点上岗,一直值班到凌晨两点,但他们毫无怨言。有的同学身体不适,仍然主动申请帮忙完成线上工作。”田腾说,这与学校日常沟通中的感受不一样。  

  相比韩思雨,研二学生王佳乐的志愿工作更“费脚力”。从5月11日开始,他承担着引导来自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工作人员的任务,要全程提供语言翻译等志愿服务。

  从西咸机场到大唐芙蓉园,再到西安会议中心和入驻酒店,在行走西安的步伐中,参会嘉宾们对西安的了解也在与王佳乐的互动中不断加深。“一位土库曼斯坦新闻官第一次到西安。他说西安与自己想象中的不同,这里不仅有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更是一座有着浓厚现代化气息的城市。”王佳乐说道。

  不过,最令王佳乐意外的是,5月19日中午作为志愿者的他在西安在国际会议中心全程见证了参与中国-中亚峰会现场的6位国家元首种下石榴树,“石榴花是西安的市花,作为一名西安人,我内心特别骄傲。”

  虽然学了近六年的俄语,王佳乐还不曾去过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西安宣告哈萨克斯坦驻西安领事馆开馆,这个消息让我很振奋。希望西安和中亚的合作再紧密一些,这将为我的家乡西安和沿线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正在读研一的陈新如的专业是翻译学,也是所有志愿者中服务时间最长和“跑得最远”的人。

  本次峰会她担任参访团专项工作组的志愿者,负责接待来自38个国家的外媒记者团。她和外媒记者团一起关注峰会现场,还乘坐动车前往延安共同感受这片黄土地上的今昔变化。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历史之旅。”参观完杨家岭革命旧址,来自冈比亚共和国的记者莫莫杜·拉明·崔对陈新如和其他志愿者如是说,他还一路上拿起移动设备详细拍摄和记录着。

  从延安回西安的动车上,布基纳法索记者纳黛热得知陈新如选修的第二外语是法语,表达了自己想学中文的愿望,“你可以教我中文,我可以教你法语”。完成峰会报道任务的当天,纳黛热与陈新如一起登上了西安城墙,她们像是早已熟络的朋友聊起了日常。

  据团西安市委统计,峰会期间全体志愿者们累计上岗1166人次,服务时长13992小时。年轻的志愿者为参会外宾以及国际媒体提供信息咨询、秩序引导、接待协助、陪同翻译等服务。他们在各个岗位上挥洒汗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愿者无私奉献、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为盛会举办贡献青春力量,也向世界展示了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青春魅力。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