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脸秀”,儿科开启“夏季档”
“前一天还好好在上学,后一天突然发烧了,赶紧带她来看病。”在上海某儿童专科医院呼吸科,4岁的棋棋红着小脸,额头上贴着冰宝贴,有气无力地躺在妈妈江女士怀中。
眼下,申城已步入梅雨季,天气捉摸不定,时而烈日当空,火辣辣,时而刮风落雨,天黑黑,初夏天气“变脸秀”导致儿童专科医院迎来一波就诊潮。记者从多家医院获悉,儿科已逐步开启“夏季档”,入夏后,儿童青少年尤其要警惕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等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风险依然存在,此外高温中暑也时有发生。根据就诊情况,各大儿科类医院、社区医院的儿科等也将通过增派人手、增加号源、加开“夜门诊”延时服务等方式动态调整服务,满足就诊需求。
出汗多、消耗大,易抵抗力下降
谈起此次就诊经历,江女士不免有些糟心。起初,孩子只是出现轻微的流涕、咳嗽等症状,她没有放在心上。不想没多久,棋棋突然开始发烧,且情况愈演愈烈,一度烧至40多摄氏度。
“孩子不肯吃东西,精神也不好。”眼看孩子体温不降反升,江女士急得不行。经诊断,棋棋患上的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经及时诊治,目前孩子情况已经稳定下来。
“气温逐渐走高,孩子出汗多,能量消耗大,加上如今昼长夜短又闷热,容易导致睡眠不足、食欲减退,这些因素都会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患病。”儿科医生呼吁,梅雨季节已至,肠道病毒在潮湿闷热的时节尤其活跃,继而容易引发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等传染性疾病。
“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托幼机构的小朋友,多数宝宝突然起病,一般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烧,随后在手、脚和口腔周围出现水疱,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上海市疾控中心陆殷昊医生建议,年龄过小的孩子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我们也鼓励家长在孩子12月龄前完成EV71疫苗全程接种,预防手足口病。”
警惕“一冷一热”,时刻做好手卫生
应对夏季病高发,最好的方法是适时调整生活方式和行为来免受疾病之扰。
“夏季闷热潮湿的环境恰是细菌与一些病毒极爱的传播温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说,气温升高适宜细菌增殖,在湿热环境下,食品的腐败变质速度加快,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也会增多,“家长们要警惕在夏季活跃的沙门菌。当前气候湿热,肠道病毒也活跃起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明显增加,在南方地区,腺病毒也会比较活跃。”
夏季来临,不少家长喜欢带孩子去游泳馆、沙滩玩水避暑,在游泳时可能感染肠道病毒、腺病毒等,红眼睛就是典型症状;在外饮食也要注意卫生,高温天里,食物易被沙门菌感染,导致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公共场所的物体表面很容易被肠道病毒感染,因此要时刻做好手卫生。唾液、咽喉分泌物中也会含有肠道病毒,尽量不要共享食物。”曾玫说。
夏天天气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人多聚集也有可能出现呼吸道感染病例,比如流感、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最好还是及时就医,让医生及时诊断,有必要则采取隔离措施。”曾玫同时提醒家长,家里的空调要设置合适的温度,同时,每天早晚务必开窗通风,孩子外出回家避免“一冷一热”,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
“冬病夏治”时令至,三伏贴正当时
在医生看来,最好的特效药就是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进入6月,一年一度“冬病夏治”的时节也到了,本市各级医院已陆续开放“冬病夏治”门诊预约。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传统治疗项目“冬病夏治”中药穴位敷贴自6月1日起开始预约,提供项目包括针对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的“咳喘贴”,针对食欲缺乏、生长缓慢、胃肠功能紊乱的“脾胃贴”,用于体虚而生长缓慢的“助长贴”,针对遗尿、多汗的“遗尿贴”“敛汗贴”等,已有不少家长前来预约咨询。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气温最高、体表经络中的气血旺盛且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时,将特定的中药在穴位上贴敷,从而刺激穴位对药物渗透吸收,以达到振奋阳气,祛除寒邪等功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敷贴开始时间为6月21日至8月30日,有相关需求的家庭可通过中医科“针推外治门诊”预约,敷贴次数一般为每周一次,一个疗程6至8次,还需家长和孩子持之以恒。(记者 李晨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