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为自信自觉的姿态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
只有不断地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能体现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思想解放是理论创新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重大论断为我们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
每一次重大理论突破都与思想解放相伴而生
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每一次重大理论突破,无不与思想解放相伴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通过延安整风运动,破除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促进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20世纪70年代,面对“中国向何处去”,我们党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准备了思想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的思想解放的号角,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创立和逐步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看待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自信地探索面向未来的观念、体制、制度等创新。只有不断地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能体现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在深刻认识“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一种现代“共生型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深深植根于广袤的中华大地,吮吸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体现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广泛借鉴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弊病,是具有中华文明特质和普遍历史意义的现代文明形态。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发掘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吸收运用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才能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得以赓续,才能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权,才能以先进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孕育发展,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营养,鲜明体现中华民族激昂的文化精神、强劲的文化能力、积极的文化心态、兼容并蓄的文化胸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集大成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为自信自觉的姿态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代新征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转化为认识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方法、落实文化建设要求的行动指南、创新文化内容形式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脱轨”“不变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新时代新征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新形态,是现代文明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新征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在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守正创新的姿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得以根深叶茂,从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
(作者陈东琼系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洪钰系该院博士研究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