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走好灾后重建第一步 洪灾过后的邸家场村换新颜

发布时间:2023-08-21 11:25:00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河北涿州:洪灾过后的邸家场村

  入汛以来,河北保定涿州市大面积受灾,超过200个村庄被洪水淹没。其中,邸家场村是涿州东仙坡镇受灾最重的村子。一场洪水使村庄面目全非,灾后重建是在满目的泥泞和水渍中开始的。

  这几天,趁着积水退去,河北涿州邸家场村的村民们陆续回到家中,开始清理曾经被水淹没的家园,在村民邸庆东的家里,淤泥足足沉淀了30多厘米厚,房屋被洪水淹没的痕迹也非常清晰

  河北涿州邸家场村村民 邸庆东:这水到这儿,那屋里的水也看得出来,你看颜色深的地方,我觉得水深两米四五,按这地面高度来说。

  相对于建筑,邸庆东家的家具、电器损失更为惨重,这些被洪水浸泡的物品上满是被裹挟的泥土,几乎都无法正常使用了。

  河北涿州邸家场村村民 邸庆东:有麦子,这是化肥,换季的衣服都搁这里了,没有能要的了。

  涿州东仙坡镇邸家场村紧邻北拒马河,此次洪灾中,洪水越过河岸,迅速冲击了全村,由于地势低洼,邸家场村历来是遭受洪水淹没最深的地方。

  河北涿州邸家场村村民 邸胜利:这比1963年的洪水高出两米了,1963年的时候我们这水就是坐在房檐上就能洗脚,今年的水像那矮点的房就露一房脊。

  邸家场村离北京市只有5公里,村民大多在外工作,留在村子里的几乎都是老人,洪水退去后,村里已然是断水断电的状态,村民们晚上住在安置点,白天时间到村里清理院子,因此面对整个院子的淤泥和水渍,灾后重建的工作也是异常繁重,清淤持续了近一周的时间,村里的路面上依然十分泥泞。

  河北涿州邸家场村党支部书记 李伟:咱们村里边的淤泥清理起来的难度最大的点就是咱们村里边各户的淤泥,他要清出来以后,咱们才能彻底清干净。因为前期咱们要把路面的泥先清掉,如果路面的淤泥不清的话,各户推不出来,它就是跟那个一个水平面的,所以说是周期就比较长了。

  对口支援 走好灾后重建第一步

  洪水退去,留下满地淤泥和杂物。把它们清理干净,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后续工作才能展开。如果仅凭村民自己的力量,这第一步就不知道要走上多久。为此,河北保定市紧急调集力量,由受灾较轻的14个县市组成对口支援队伍。然而前来帮扶的工作人员发现,事情远没有他们想得简单。

  8月13日起,保定市高阳县蒲口镇工作人员带着十几辆挖掘机、铲车和运输车辆来支援邸家场村,陈志永就是带队的负责人之一,他和同事将村子划分出了区域,用挖掘机清理胡同,铲车推淤泥分区清理的策略,运输车辆则帮着村民清运被水浸泡的家具,然而没过多久,问题就出现了。

  清理淤泥看起来简单,但干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含水太多,淤泥总是四处流淌,而且这些淤泥里面还有很多的钉子和尖锐的铁器,不时有车辆被扎胎趴窝。

  河北高阳县蒲口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陈永泽:里边什么东西都有。钉子、玻璃瓶子,一些利器,别把脚扎伤了。村民们都回家清理院里屋里的家具,车也比较多,所以说咱们这机器设备一定要精心。

  尽管机械不断地往村外推这些淤泥,支援的人员和当地乡镇干部也都累得满头大汗浑身是泥,但是由于村里的地势低洼,推出的泥很多又流了回来,加上村民院子里的淤泥也在不断地往大街上堆积,因此两天作业下来,村里的淤泥依然没过了脚面。

  河北涿州邸家场村村民 邸胜利:现在这泥如果要装车的话,装完车它这一走到那卸泥的地方,几乎就漏没了,就等于白装,装了以后装车根本就不能用,只能是铲车一点一点地推。

  眼看着淤泥清理的效率太低,陈志永又向上级申请,从高阳县紧急调拨了一辆吸污车,盼望着能把村里的淤泥彻底吸走。

  协同配合攻坚克难 邸家场村终换新颜

  在涿州200多个被淹村庄中,邸家场村是最后一个没有清理的村落。光是清淤一项,就已经足够让人头疼。对此切身体会最深的是当地的基层干部。顽固的淤泥,突然的暴雨,困难很多,但只要肯干,办法一定更多。

  第二天一大早,一辆市政吸污车赶到了邸家场村,陈永泽满怀希望地凑了上去。

  新来的司机车都没下,就掉头走了,满怀希望的大家瞬间十分失落。

  河北高阳县蒲口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陈永泽:里边垃圾也太多,防止有塑料袋或者是其他垃圾堵着它这个泵,他也使不了,这师傅一看不行,把咱们这个希望又给打破灭了,还得再想办法。

  陈永泽随即又申请了10多辆大型机械,村委会也帮村民找到了几台能进院子的小型挖掘机,这下村民的院子里清理起来也快了许多,但几十台机械一起在村里很窄的公路上来回穿梭,车辆交错就容易起冲突。

  河北高阳县蒲口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陈永泽:车辆上头调度上头效率低,咱们没有规划,咱们按路线走,他户里边拉垃圾的,户里边弄一车一车的垃圾,他容易跟咱们发生冲突造成路上堵车,一堵车耽误很大的时间。

  为了让车辆运输效率高,陈永泽跟负责片区以及当地的村干部一起研究起了行车线路,经过反复的试验,车辆通行终于顺畅了许多,而为了加快清理的速度,邸家场村所在的东仙坡镇政府组织了已经完成清淤的20个村子的200多名党员干部,到邸家场村火速支援。

  河北涿州东仙坡镇镇长 张高静:党员志愿者到这个村的主要任务是清理离房离墙根比较近的两侧,清理淤泥规成堆,然后再统一转运。

  在车辆机械和志愿者的协同配合下,村里淤泥清理的速度不断加快,就在大家终于认为能顺利完成时,晚上一场暴雨突然袭来,第二天的路面再次泥泞不堪。

  河北高阳县蒲口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陈永泽:这场雨改变以前方案了,有的真是白干了,又把泥刷回来了。

  没有时间抱怨,机械和志愿者再次集结投入到清理中来,伴随着淤泥的清理,受灾群众的危房鉴定和临时电力的恢复也都在同步进行着,又经过10多个小时的努力,邸家场村的小街小巷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河北涿州邸家场村党支部书记 李伟:支援的队伍非常给力,如果单纯靠咱们村的力量的话,清理不会这么顺利,起码再要延长10天左右的工期。争取尽快我们能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河北高阳县蒲口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陈永泽:通过这几天的人们的共同努力,通行已经没问题,我也感谢咱们村民志愿者的配合。大灾咱不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最后希望咱们邸家场村民早日返回家园,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不惧大灾只因有爱 正常生活不日归来

  灾后重建,也是各方力量的重新汇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一个方案不行就换下一个方案。扎实的作风,科学的调度,再加上当地村民和支援队伍的通力合作,让邸家场村恢复了熟悉的昔日面貌,也让我们看到冀中人民昂扬的精神面貌:不惧大灾,因为有爱。

  作为涿州洪灾最后一个清理完的村庄,邸家场村任务的完成也意味着涿州市全面转入了灾后重建阶段,接下来:消毒、防疫、蓄滞洪区的损失赔付、危房改造、复工复产等等,工作十分繁重。面对困难,还是那句话:办法更多。有冲锋在前的基层党员干部,有勤勉奉献的志愿者,有热爱家园的村民,相信正常的生活将不日归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