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礼遇英才 青年人才,只管到南海“碗”里来

发布时间:2023-08-25 10:14: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3、2、1,请各位科学家拿起印章在南海风情图上留下印记。”8月16日,参加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揭晓分享会的科学家们,来到位于广东省佛山南海城市客厅千灯湖畔的魁星阁,在一幅南海长图上盖章留念。南海用别具一格的礼遇致敬青年科学家,青年科学家也在南海留下“创新出圈、青年出彩、实业出众、南海出位”的第一印象。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势头强劲,南海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毗连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经贸中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丰富的资源。目前,南海拥有经营主体64.2万户,其中制造业企业4.8万户,培育出规上工业企业4318家;拥有31个制造业门类中的30个,形成了14个年产值超200亿元的制造业集群。

  “有家就有南海造,有花就有南海苗,有医就有南海药。”这段“南海有什么”的顺口溜也是南海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的写照。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当排头兵,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趋动高质量发展,以培育高科技人才为创新主体,南海时不我待。

  求贤若渴,礼遇人才已融入南海城市血脉。到今年8月,南海已连续3年举办“鲲鹏人才节”,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向青年人才发出热情邀约,“只要来了南海,就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南海雄师”。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把科研‘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面对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王勇发出如此期待。

  近年来,南海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服务,努力为科学家与企业家在南海合作创新、携手创业创造条件。王勇表示,南海以最高规格礼遇人才,以实际行动向各位人才致以最崇高敬意,区委区政府对人才的爱护和支持是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

  获得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的马汉彬是南海本土培育的科创人才。2018年,马汉彬回国创业,将“active-pixel半导体生物芯片技术”落地,2019年申报并获批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20年年底马汉彬的项目顺利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融资1.5亿元。“南海非常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年轻科创者在这里能感受到足够的尊重。”马汉彬说,南海的创业环境和人文环境高度融合,是他扎根南海的首要之选。

  目前,南海拥有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24个高端科创平台,已建成总量超60万的人才队伍,组建了一支28.9万人规模的技能人才队伍,汇聚了32个顶尖人才项目、90名国家高层次人才以及315个省市区创新创业团队。

  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严开祺感受到,南海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特别是对青年人才求贤若渴,“一些实打实的科创、人才政策对青年人很有吸引力”。

  近年来,南海不仅下大力气“引才”,更在育才、留才、惠才等方面出实招,让更多年轻人近悦远来。今年,南海区发布“爱才十优”行动方案,以制造业当家、突出人才需求为导向,从引进落户、就业创业、职业晋升、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生活消费、人才融入等10个方面,构建有温度的人才服务体系,亮出南海特色的礼敬人才、崇尚创新的城市态度。

  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陈贤帅,今年在南海度过第七个创业年头。得益于南海区的创业政策扶持,他们一路走到现在。去年年底,陈贤帅率领的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唯一入选全球牙科种植体竞争力前十的中国企业。今年1月,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国家种植牙集采的本土企业。在最新一轮融资中,中科安齿估值超过20亿元。

  “创业之初我曾定下一个小目标,希望能够将我的所学真正转化为产品服务于民众。7年时间,我在南海实现了愿望。相信未来,我与南海还会有许多个7年。”陈贤帅说。

  “南海创业资金充足,科创条件与政策完备,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家的氛围浓厚,环境优美宜居。期待以后可以加强与南海区的科技交流。”来南海多次的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巍说,“南海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对青年人才而言,在南海可以实现‘拎包入住’式创业”。

  据悉,未来5年,南海将持续加大投入,面向全球引才,对最重大的科研项目和核心攻关项目,南海可以投入5000万的支持资金,对于最高层次的人才,给予人才安居补贴800万元。

  实现逐梦青年科学家与筑梦城市的双向奔赴,这是南海的雄心壮志,也是南海对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回答。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先藕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