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从文化自信角度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9-05 10:40: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现代视野接续中华文脉,坚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制度、文化、价值观、历史观、中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深度结合,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_______________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从文化自信上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进一步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实际一是中国当下的实际,即现实条件;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即包含中国人民历史上创造的物质文明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构成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国情结合起来,而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上更加全面、深入和彻底,极大地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维度和内涵。要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三个方面来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来自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也来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前后相继、因循发展而开创的。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来,之所以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并汲取其中养分,是密不可分的。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重大文明形态的创新成果。这一文明形态之所以“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活力,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实现了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跨越。

  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又广泛吸纳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承载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民族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六个坚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凝练。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理论的丰富发展,坚持自信自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精神的丰富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问题导向思维方法的丰富发展,坚持系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丰富发展,坚持胸怀天下是对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谋利益崇高价值追求的丰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精神作为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得到了空前迸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彰显了中国精神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风范,也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毫无疑问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制度、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度结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现代视野接续中华文脉,坚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制度、文化、价值观、历史观、中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深度结合,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将制度层面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将文化层面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转化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将价值观层面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将历史观层面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道路的历史基础,将中华人文精神层面的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有借鉴价值的内涵文化进行有创造的转化,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激活文化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师平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