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边疆践初心——全国“两红两优”风采录之十

发布时间:2023-09-12 10:48: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有这样一批团员青年,他们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砺初心践使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以“胡杨精神”让青春绽放光芒。

  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017年7月,杜杨从新疆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后。因其专业素质过硬,辅导老师曾推荐他到疆外多家水利水电对口单位工作,可他却毅然回到家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时隔多年,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放弃内地优厚的待遇,返回家乡工作时,杜杨坚定地回答:“家乡需要我,我叫杜杨,就要像一棵大漠胡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奉献新疆,为家乡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回到家乡后,杜杨被聘用到博州阿拉山口供水工程管理处机关工作。为了磨炼自己,他放弃了机关舒适的工作环境,主动申请到艰苦边远的江巴斯水库管理站工作。在水管站,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走遍了14公里输水隧道的每一个角落,做好日常巡逻、调水工作。每当老员工问杜杨“你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娃,怎么能吃下这份苦”,杜杨总笑着说:“我干的是服务人民的事业,能保障全市人民用上安全水,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很值得。”

  救民于水火 助民于危难

  “喝上一口苦井水、栽下一棵小白杨、立下在祖国边疆扎根奉献一辈子的豪言壮语”是和田市和墨路消防救援站每一名新入职消防员的“必修课”,建站50多年来这项老传统从未改变。

  新疆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城镇建在风沙肆虐的沙漠边缘,一年中扬沙空气重污染天气在200天以上,经常出门一嘴沙、睡觉一脸土,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2022年10月29日晚,和墨路消防救援站的救援车辆在连绵的沙丘上起伏前行,消防员正在处置一起沙漠救援任务。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黄金季节,但沙漠地形复杂,常有“驴友”在这里受伤,这起救援的起因便是“驴友”被困。救援历经19个小时,消防员终于在次日中午于一处洼地找到了被困人员,并将其送至医院治疗。

  十年如一日,消防员们总是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

  因地制宜打造“文化旅游节”

  在祖国最后一缕阳光落下的地方,有这样一名柯尔克孜族青年女团干部——乌恰县吉根乡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空都孜·努尔艾力。她凭着默默奉献的精神和对事业的无悔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7年来,空都孜·努尔艾力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她主动申请深入基层一线,走访、帮助贫困户,向他们宣讲党的好政策,及时传达各类会议精神,教村民和社会面青年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心服务青年。

  空都孜·努尔艾力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理念,结合西陲第一乡的地理位置,以“我国送走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为中心,联合当地相关部门举办吉根乡文化旅游节。她带领乡村青年致富能手走访入驻文化旅游节的所有商户、企业,为他们宣传讲解吉根乡文化特色,并带领意向企业的工作人员深入村落实地介绍。在她真诚付出和努力下,多家企业选择长期入驻文化旅游节,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

  如今,一批又一批团员青年选择扎根祖国边疆,他们用青春抒写大爱,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