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新业态新就业青年职业优势 “编外红马甲”成城市基层治理重要力量
“喂,119吗?海通花园银座电梯坏了,有人困在里面,麻烦过来帮忙!”前不久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杨井村,外卖小哥孙明在深夜送餐过程中,和消防队员共同救出了一名被困电梯的七旬老人。
一时间,孙明成为淮安“热搜红人”。面对网络上的赞美,孙明并未多言,一如往常地穿梭在淮安的大街小巷。
当下,以外卖小哥、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等为主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日益增多。
在淮阴,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目前已超1.2万人,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基层治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
去年以来,淮阴区发挥新就业群体青年深入城市脉络的职业优势,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网格,成为城市基层的治理力量。
让“小蜜蜂”穿上“红马甲”
社区工作者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很多业务的办理对上班族来说不是很方便,这个问题让营中社区党委书记漆荣困扰很久。
“我是美团淮阴站晚班领队,每天下午6点到深夜1点是工作时间,刚好与社区工作时间无缝衔接,一些简单的政策咨询、材料收发工作,可以交给我们。”外卖配送员张杨主动站了出来。
从此,张扬等10名外卖小哥有了“义务网格员”的新头衔,“工作分时段,服务不间断”也成为营中社区基层治理服务品牌,并已在全区推广。
目前,淮阴区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建立“义务网格员”选拔任用机制,将政治素养好、服务意识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新业态新就业青年挑选出来,队伍从最初的10人迅速增长至230人。
根据城市花园“小蜜蜂”的职业特点,志愿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延伸,每人根据工作范围就近绑定一到两个社区治理网格,通过综治App、微信工作群、随手拍等方式,及时发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上报社区。
“让小哥穿上‘红马甲’,就是让他们成为政策‘宣传员’、行业‘引领员’、治理‘预警员’。”淮阴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成杰对这群“编外红马甲”满怀期望。
为规范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志愿服务,淮阴开发“淮蜂E家”微信小程序,进一步创新探索新就业群体的积分管理制度,每名网格员通过日常线上打卡报到,积攒志愿服务积分。
“公司36名快递员都注册了,我们平均每天在路上要跑上百里,看到隐患即拍即传,听到诉求随时转发,对我们来说都是举手之劳。”韵达快递员陈敏说。
“爱骑日”汇聚“新”动能
“这个月‘爱骑日’活动项目清单出来了,我发群里大家看一下,名额有限,报名从速。”美团淮阴站负责人钱敏在工作群里推送了活动链接,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从去年7月开始,淮阴区的外卖员、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在工作之余,每月的27日又多了一件事,就是参加他们的专属节日——淮蜂小哥“爱骑日”。
这是淮阴区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专门打造的节日,是关心关爱、团结凝聚新就业群体的系列活动主题日。
在前不久刚结束的“爱骑日”活动上,由5名公职律师成立的“护新直通车”开展政策解读、提供法律援助,8名医护人员为70余名新就业群体人员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咨询服务。
淮阴区交通运输局还组织大家参观了高新区规划展示馆。“淮阴的大街小巷我都跑过,但第一次从‘高空’俯瞰,没想到淮阴这么美、这么大。”参观结束之后,网约车司机张从兵深有感触。
“爱骑日活动像小时候过节赶大集一样,社会对我们的关心让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很有尊严。”今年22岁的郭正训上个月刚成为外卖骑手,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爱骑日”活动,他报名做了一次免费体检。
“温馨驿站”收获“心有所属”
走进一处位于营东社区的岗亭,门上挂着“淮蜂小哥温馨驿站”字样的标识,不大的空间装饰得简单而温馨,平日里小哥们会在这里短暂歇脚。
据介绍,依托城管岗亭、餐饮店、药房等场所建设的温馨驿站,在淮阴区共有38个。这里可免费提供充电上网、歇脚休息、餐食加热等10项“共享便利服务”,并配备常用药品器械、防暑降温物资等用品,方便骑手取用。
“驿站不仅是骑手们休憩的港湾,也是我们开展‘新’领域工作的主要阵地。”营东社区李爱民书记介绍。
为发挥驿站作用,营中社区定期和美团淮阴站共同开展“车轮上的党建”活动,广泛开展新就业群体“亮旗帜、亮身份、亮承诺、亮标识”四亮活动,邀请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骑手参加社区党群议事会、主题党日等活动,并通过召开恳谈会、培训会,帮助骑手了解社区工作。今年以来,营中社区共接收新就业群体入党申请书12份。
“驿站里面的先进典型形象墙放了我的照片,我感受到自己作为党员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让我非常自豪。”顺丰骑手蒋建国说,对他而言,党员骑手是一张更加厚重的名片。
“在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过程中,既让我们看到了新业态企业对党建工作的迫切需求,也看到了新就业群体对党组织的归属渴望。”淮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鹏飞表示,未来,新就业群体不仅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更是我们在基层有力的治理力量。
刘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