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那些蕴含在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元素,也已经成功融入中华文化的基因之中,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推动着现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立足当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中华文化不仅需要“引进来”,更需要抓住历史机遇“走出去”。只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才能在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交流中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对当今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给予有力回应。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论断,既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又是我们党强烈文化担当和高度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的根本要求,为新时代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执政党,在100余年的奋斗中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当前,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要求,将文化纳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进行分析和考察,凸显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新时代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力。
固传统之根本,凝自信之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正是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独一无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价值理念,无不深深地浸润到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集中表达,并以其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深刻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这种独特的文化,注定了我们必然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所孕育的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力量,也必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最深厚的文化支撑。
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我们找到了自身文化的价值,看到了自身文化生命力的生机,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三个“事关”——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阐明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具有坚守的定力,牢固中华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才能将文化优势转变为凝聚力,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才能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因而,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不仅要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与魂,而且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从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增强精神动力。
集内外之所长,赋大国之风采
如何对待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其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丰富、成熟、壮大。在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在开放中成长、在包容中发展、在借鉴中丰富,秉持开放包容、坚持交流互鉴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那些蕴含在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元素,也已经成功融入中华文化的基因之中,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推动着现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立足当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中华文化不仅需要“引进来”,更需要抓住历史机遇“走出去”。只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才能在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交流中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对当今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给予有力回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就是面向世界的文化,只有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才会更丰富、更博大,从而具备更旺盛的生命力。对待一切中外的文化遗产,不能割裂历史,也不能脱离人民,既要给予它们一定的历史地位,学习前人的所知所得,也要立足现实、立足本国,对其进行历史性的反思和改造,使之为今所用、为中所用,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必须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于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学习借鉴,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将其打上中国烙印、赋予中国风采,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守文化之正道,创时代之新局
守得正道,才能创出新篇。最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传统与当代的最佳结合,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既坚守正道又创出新篇。所谓“守正”,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动摇。所谓“创新”,在于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情对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牢固坚持守正创新这一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的经验规律,并不断在实践中践行这一规律。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一方面要坚持守正为本,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全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为要,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获得适应现实发展需要的新元素,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做到守正创新,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的文化使命,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积聚精神之力。
(作者刘宏伟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紫嫣系该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宏伟 李紫嫣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