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农技合作,开拓乌干达农民脱贫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10-07 14:49:00来源: 人民日报

 

  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的乌干达水产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示范基地,阳光洒在水面,鲇鱼在鱼塘里畅游。从2012年开始,中国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向乌干达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积极向当地农民分享知识和技术,助力提升当地农业生产能力。截至目前,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已执行至第三期,为当地农民开拓了脱贫新路径。

  乌干达副总统阿卢波表示,60多年来,乌中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农业等领域加强合作,为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乌方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她高度肯定前两期合作项目富有成效,希望并相信第三期合作项目将助力乌中农业合作再创佳绩,推动乌干达实现可持续发展。

  “鱼苗成活率从36%提高到81%”

  乌干达水产研究与发展中心是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合作项目。去年11月,9名中国农业专家来到乌干达,开始执行为期3年的第三期合作项目。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正赶上中国专家向当地渔民示范科学投喂饵料的方法。56岁的中国水产专家陈太华耐心讲解:“鱼塘养殖要注意控制饵料投喂方式方法,投喂量要根据鱼的种类、尺寸、数量以及水质等因素来调节……”

  示范基地有10个鱼塘。几个月来,中国专家向当地渔民传授鲇鱼的人工繁殖、种苗选育、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知识,手把手演示鱼塘清理、水质监测和饵料投喂等基本操作,同时帮助渔民开发出两种价格实惠的饲料。

  “现在我们的饲料大多就地取材,一种由玉米粉、麸皮、鱼骨粉等制成,另一种由蚯蚓、昆虫、螺蚌等组成。不仅鲇鱼爱吃,价格还便宜。”当地渔民坎尼斯一边投喂饵料,一边向记者介绍。

  提起中国技术给鱼塘带来的变化,坎尼斯有切身感受。他说:“中国专家带来的鱼苗孵化、饲料加工技术和排灌系统,让我们的鱼苗成活率从36%提高到81%。掌握增产的科学方法,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排灌系统是鱼塘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效果。中国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介绍,这里的排灌系统通过在高地开挖总渠,将水分流至不同鱼塘,实现“自动流灌”,节省了用水和劳力,“这是中国传统的‘筑坝分水,修渠引水’水利工程技术在当地的灵活运用”。

  据介绍,在第三期合作项目中,中国专家计划帮助当地养殖1000多万尾鱼,生产15吨以上鱼饲料,建立34个稻鱼共生示范点,同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等。乌干达水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下设的渔业资源研究所水产养殖研发中心负责人蒂本达表示:“中国专家的技术指导和经验传授为乌干达渔民带来了增产增收的希望。”

  “多亏了中国专家,果园产量有了大幅提高”

  微风和煦,51岁的果农爱德华走进果园,树上挂满苹果。“今年又是个好收成!”爱德华摘下果子,轻轻放入篮中。

  爱德华的果园位于乌干达卡贝拉镇附近,面积不大。“以前,结出的苹果个头小、水分少,口感不好,产量也低,还容易遭受病虫害。”爱德华眼睁睁地看着忙活了一年的果园收成欠佳。

  “我努力找过不少解决办法,但效果都不太好。最终,中国专家带来的苹果砧木良种繁育技术改变了这一切。”爱德华说。

  苹果砧木良种繁育是指在苹果树的砧木部分进行育种选种,培育出的新品种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等特性。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爱德华选用了适合自家果园的砧木品种,并将其应用到苹果树的种植和管理中。经过实践,他发现果树的生长状况良好,果子的品质和产量也明显提高。

  现在,爱德华的果园收益成倍增长,日子越过越好,家里不仅翻新了房子,还添置了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器。“中国专家手把手指导我们,他们为乌干达果树种植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令人敬佩!”看着果园的丰收景象,爱德华满脸笑容。

  在2012—2014年、2016—2018年两期合作项目推动下,中国苹果砧木良种繁育技术在乌干达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数量目前已达到150万株。据乌干达媒体报道,仅在卡贝拉项目点,就有数千名果农受益。经过中国专家技术指导后,卡贝拉项目点果农的收益总体比之前增加了5倍。

  针对乌干达缺乏储水装备和技术的现状,中国专家还开发了“坡改梯”,并建设天然集雨工程,改造面积达4000平方米。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专家指导下建设的示范果园,优质苹果占比高达90%,不仅单枚苹果的重量增加了,整体品质也大大提升。“多亏了中国专家,果园产量有了大幅提高!”当地果农约瑟夫的开心溢于言表。

  “吸引更多农业企业到乌干达投资兴业”

  在距离坎帕拉北部近3小时车程的卢韦罗区,一大早,当地农户詹姆斯匆匆吃过早饭,便拿上纸笔,出门赶往水稻旱育秧技术培训活动现场。

  当天,南南合作项目卢韦罗驻点的中国专家讲解了节水抗旱水稻新品种WDR—73:“与传统水稻相比,WDR—73在有水灌溉的高产田可节水50%以上。在低投入情况下,WDR—73也比当地品种高产30%以上。”詹姆斯把专家提到的方法和数据认真地记录下来。“中国专家从我们的实际需要出发,真心实意帮助我们。改良后的新水稻品种将带来更大丰收。”

  今年1月,由第二期合作项目筛选的WDR—73在卢韦罗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喜获丰收,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目前,中国专家正继续开展水稻新品种WDR—57的相关研究。

  乌干达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数据显示,乌干达70%以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前两期南南合作项目切实提高了当地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产量。第三期合作项目乌干达协调员彼得·穆因博介绍,项目旨在将农业生产商业化,目标是增加乌干达农产品对海外市场的出口。

  张小强表示,第三期合作项目主要借助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两大平台,更大范围推广中国技术。“希望这一期项目能够进一步推动中乌农业贸易和投资合作,将乌干达优良农产品更多推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吸引更多农业企业到乌干达投资兴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贝丝·贝克多对中方多年来向南南合作项目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强调,该南南合作项目的成功经验在于,中乌两国政府对项目高度重视并予以大力支持,在实施过程中主动同两国发展目标对接,极大促进了乌干达经济社会发展。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