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让红色经典走进课堂,走进青少年心中 首届青少年红色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在京启动

发布时间:2023-10-12 11:17:00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1日(记者 张亚云)10月11日,由中国萧军研究会主办、北京市昌平二中承办的首届青少年红色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启动会签约启动。活动旨在传承红色文化经典,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青少年树立红色理想信仰,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张平在书面致辞中谈及了毛主席诗词,以及《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吕梁英雄传》等红色经典,“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建国初期,红色书籍和红色经典是我们青少年时期的必读作品。这些作品伴随着我们成长,一路走来给我们精神文化滋养和不断前行的力量”。

  张平还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强调了阅读红色经典的必要性。“我17岁开始尝试写作,几乎就是从模仿这些作品开始。从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不论是故事的讲述、人物的描写,红色经典作品中的语言和章节都会时不时地浮现在脑海里,对我的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张平表达了对红色经典的感激,也寄语青少年“要坚信阅读经典带来巨大的收益和重要的影响”。

  中国作家协会社联部主任李晓东在致辞中表示,优秀的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会起到固本培元之奇效妙用。中国作家协会历年来一直组织倡导优秀的作家多创作老少皆宜的优秀作品,倡导经典文学作品入教材、进课堂,让经过时间洗礼的红色经典滋润人民心田、促进青少年茁壮成长。

  李晓东认为,“红色经典”“红色经典诵读”是相生相长的双胞胎。红色经典只有被持续传诵才名副其实,而有选择的不断诵读,较优秀作品可能有一天也会成为传世的经典。他说,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学习和诵读经典作品,既可丰富人生,又为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李晓东表示,如何让红色经典走进课堂、走进青少年心中,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中国萧军研究会在此领域已取得良好的开端。通过红色经典的诵读展演活动,将进一步培养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萧军先生生前讲到,我的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中国现代文学馆党委书记刘泽林带来了作家萧军对其创作理念的阐释。他进而提出,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革命的红色经典就像生活中的空气、阳光一样必不可少,“因为在每个人的成长中红色文学作品都是在意志和精神上是最好的精神食粮”。

  刘泽林动情地讲述,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在粮食匮乏、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红军战士将宋庆龄捐的几百本萧军创作的《八月的乡村》长篇小说作为精神食粮,在战士们之间不断的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红色红典永远的我们党的革命制胜法宝”。

  作为活动落地的首站,北京市昌平二中建校于1929年,悠久的历史和红色的基因共同镌刻在这座百年老校之中。“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会在诵读中融入真挚情感,与革命先烈产生精神共鸣。这样的体验也必将为他们的成长留下鲜红的底色,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克服艰险、战胜困难的精神法宝。”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褚春梅说。

  “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们要教育孩子们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和平繁荣,教育他们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追求,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褚春梅表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14岁的杨芯瑜等4名学生代表以声传情,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搬到了现场,掷地有声中洋溢着澎湃的热情,也表达出青少年对于阅读更多红色经典的期许。

  活动现场,中国萧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恒玮与北京市昌平二中教育集团校长王志强共同上台,代表中国萧军研究会和北京市昌平二中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双方未来将就展演活动展开更多的合作。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