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榨菜发展出的大产业 解锁“重庆宝贝”涪陵榨菜产业发展密码
一颗青菜头变成一包榨菜需要几步?一包“小榨菜”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主导产业,重庆市涪陵区做了哪些坚持和创新?10月1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团来到涪陵,走进涪陵榨菜一线生产车间,寻访高质量发展的“涪陵回答”。
涪陵榨菜,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当地人也称其为“重庆宝贝”。
近年,涪陵建立鲜销及加工优质青菜头种植基地,打造中国榨菜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涪陵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打造榨菜科研平台,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涪陵区坚持走“科创+”“绿色+”双驱发力的榨菜发展路。
涪陵区种植青菜头面积常年稳定在73万亩左右,产量则在170万吨左右,综合产值稳定在132亿元左右,均居全国第一。
“涪陵榨菜之所以能在百家百味的咸菜中脱颖而出,靠的不仅是工艺的传承,更是变革中的创新。”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总经理赵平谈到,目前,集团以“榨菜+”为核心理念,力求满足消费者“健康、多元、便捷、精致”的消费诉求。
为迎合年轻群体口味,当地推出水果榨菜、榨菜酱油、榨菜速溶汤、乌江榨菜酱等多种新产品,布局“未来榨菜”产业。
广大青菜头种植农户是涪陵榨菜“长期保鲜”的源泉。
村民杨世海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共承包80亩土地,利用机械化种植青菜头,每亩地每年大约产出5000斤。如此产量,杨世海并不愁销路,“我们跟榨菜集团签了协议,不管市场行情怎么变化,我们都有保护价”。
涪陵区建立了“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榨菜利益平衡机制。“一个保护价”即每年青菜头收砍之前由政府制定保护价,“保护价+随行就市”价格调节,确保农户利益,避免“菜贱伤农”;“两份保证金”即农户向合作社、合作社向企业交纳履约保证金,确保青菜头种植和收购的稳定。
按照“保底分红+工资收入+收益二次分配”的方式,稳定运行保护价收购机制、“榨菜企业+加工户+农户”合同收购模式、“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生产模式三种模式,保障广大农户权益。
当前,涪陵全区入股农户近21000户,带动全区16余万农户60余万人增收致富,全区菜农人均榨菜纯收入3000元以上。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 记者 耿学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