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复制品能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作者:余晓
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度复制世界名画进入了艺术展览,满足了人们不出国就能在家门口欣赏到世界各国名家珍品的愿望。但这一现象也引发争议,有些复制品,主办方在展签上并未标明其非原画,这样一来,有人认为无法“一睹真容”,失去了走进展厅看画的意义,也有观展者认为复制品的滥用,有损博物馆与美术馆的权威性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客观来说,复制世界名画确实有助于推广、普及艺术,而且很多情况下,可能也是“无奈之举”。比如,上海东一美术馆正展出的“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展览中,由于波提切利最重要的《春》与《维纳斯的诞生》两幅原作不能离开意大利佛罗伦萨,所以展览只能在特许授权之下,采用最新科技与手绘结合的方式,以1∶1尺幅高仿还原制作了这两幅名作。
事实上,世界上的名画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要求每一个展览都把名画原作带到现场,就要考虑到诸多现实因素,比如成本、安保等等。显然,这多少有些“强人所难”。
更何况,技术越来越先进、成熟,名画复制品与原作之间的差别也变得越来越细微,一般的艺术爱好者可能很难分辨。虽然没能看到原画的真容,但从实际欣赏的角度来说,其实“损失”并不大。因此,名画复制品登上大雅之堂,有其现实的合理性。
不过,名画复制品毕竟不能和原作相提并论。在部分展览中,复制品的展签上并未标明其复制身份,只留有原作名称与创作年代,这就有误导观众之嫌。另外,还有一些复制品对原作的色彩、质感还原度不佳,也容易引来观众吐槽。
可见,关键问题不在于名画复制品能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而是艺术展览有没有尊重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比如,提前告知观众相关信息,满足其知情权。又比如,名画复制品的质量有没有达标,这事关花钱参观的观众有没有买到“物有所值”的服务。
所以,名画复制品不是不能“挑大梁”,而是要得到规范、有序的引导。比如,如果展出的是复制品,那么展览价格就不应该和原作一样,这才符合市场的规律。反之,如果展览只有低劣的复制品,还利用各种噱头进行营销,那就是在伤害观众的情感,损坏行业的信誉,不利于整个艺术展览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简单地说,只要把规则和情况说在前头,说在明处,并且把选择的自由交给消费者,名画复制品登上大雅之堂就不存在问题。
当然,复制品再怎么模仿得惟妙惟肖,再怎么有性价比的优势,也不能与名画相比,原作的价值永远是不可取代的。因此,在对名画复制品保持宽容、开放态度的同时,还是要鼓励更多艺术展览引进原作,让更多观众得到艺术熏陶的机会,满足人们对欣赏世界文化艺术佳作的期待。(余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