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一带一路”是发展“馅饼”,而非债务“陷阱”

发布时间:2023-10-19 15:35:00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之际,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教授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对少数西方媒体炒作的所谓“债务陷阱论”予以驳斥。他指出,西方炒作的所谓“债务陷阱论”大多仍是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操作,从未有研究证实“一带一路”共建项目与债务陷阱之间有何必然联系。反倒是从一个个落地的共建项目中可以看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给共建国家带来的是发展“馅饼”,而非债务“陷阱”。

  债务陷阱(Debt Trap)是个经济术语,意指政府背负过高的外债负担,从而使经济处于不可持续的高负债与低增长的恶性循环状态。

  对于政府负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全球经济学界的争论旷日持久。梁海明表示,主流观点认为许多“一带一路”共建项目实施时间尚短,暂无足够数据用以研究共建国家向中国贷款建设项目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然而,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个别政治学者、官员和媒体,却迫不及待炒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债务陷阱外交”,抛出了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恶意揣测中国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基础设施融资的目的。

  梁海明指出,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只是那些不希望看到中国同非洲发展中国家合作加快发展的势力制造出来的“话语陷阱”。西方将非洲债务危机归咎于中国,其实是为了转移注意力。事实上,西方国家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石油交易商应对此负更大责任。

  以非洲为例,根据国际机构和专业研究领域的多项报告,非洲国家外债来源主要是西方私人债权人持有的债券。世界银行去年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在49个有数据可查的非洲国家共计6960亿美元外债中,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所持债务占比近75%,是非洲债务大头。西方私人机构的贷款平均利率几乎是中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200%。英国非政府组织“债务正义”去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非洲国家35%的外债来自西方私人贷款机构,其总额几乎是中国对非贷款的3倍。这些事实和数据都证明,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纯属虚假信息。

  梁海明进一步表示,赞比亚、肯尼亚和安哥拉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领导人,都曾在不同场合公开驳斥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错误言论。一些美国学者、美国智库也基于研究数据,发表过不少驳斥这一错误论调的报告。例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黛博拉·布劳蒂加姆列举了黑山、肯尼亚、赞比亚和其他国家的例子,表示有西方媒体大肆宣扬债务恐惧,却没有证据支持“债务陷阱”的说法。又比如,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铁路联通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额增长2.8%;美国经济学家在研究报告《“一带一路”能减少多少贸易成本?》(“How much will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duce trade costs?”)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建项目,可使项目当地物流时间平均缩短1.2%至2.5%,令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1%-2.2%,使全球实际收入增长0.7%-2.9%。这些均表明,来自中国的投资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效应,是实实在在的发展“馅饼”。

  梁海明从事“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多年,在对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首先,一些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的共建国家政要最终选择加强与中国合作。其次,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承诺是长久的、统一的,也更能获得这些国家和人民的信任。其三,共建国家向中国贷款修建基础设施,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助于解决其背负的西方国家与多边金融机构的债务。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