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今夜,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十大看点“剧透”来了!

发布时间:2023-10-23 15:18:00来源: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官网、央视新闻

  就在今晚

  杭州亚残运会之火

  将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点燃

  今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将拉开帷幕。接下来的一周里,选手们将在22个竞赛大项、564个小项中一展身手。相比上届,亚残运会增加了赛艇、皮划艇、围棋、跆拳道及五人制足球项目。

  备受期待的亚残运会开幕式上,西子湖畔将用一个特别的“金桂花冠”迎接八方来客,与各方共赴一场温暖、动人又充满科技感的体育聚会。

  金秋十月,金桂飘香

  在氤氲的桂花香气之中

  共诉一段“残健共融”的情谊

  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十大看点”

  一起来看

  看点一:地屏+网幕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很多设施设备,在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都得到了“重复利用”。今晚的地屏和网幕上,将开出朵朵桂花,水光潋滟的西湖,也将被“搬”上舞台。

  看点二:处处见桂花

  今晚的“大莲花”,处处见桂花,时时闻得到桂花香。一朵“金桂之花”到22组金桂花团,从分散到汇聚,时而形成流水,时而形成拱桥,最终将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金桂花冠”,向每一位运动员传递“逐梦折桂”的美好寓意。

  36名健全舞者与36名轮椅舞者将通过舞蹈,以“残健共融”的精神浇灌成一株“金桂之树”,通过AR虚拟视效,释放出象征着梦想与荣耀的“金桂之光”。

  为什么这次开幕式文艺演出要选用“桂花”作为创作灵感?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总撰稿人吕媛透露,“在整个亚残运开幕式的创意过程中,导演团队跟很多残疾人朋友交流过,有很多震撼和感叹。一个很深的体会是:他们带给我们那种直抵心灵的震撼,没有一种语言和手段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唯有味道是大家都可以共享的。

  看点三:金石篆刻与“刀锋战士”

  残疾人运动员因反复练习,在身上留下了伤痕,轮椅的车轮,在地上形成了深深印记,就像“金石篆刻”,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最佳写照。今晚,金石篆刻的手法将与现场残疾运动员“刀锋战士”的肢体动作相结合,展现赛场上的拼搏精神。

  看点四:我的深情为你守候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深情为你守候。”10月20日,杭州亚残运会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发布。

  这首歌由陈道斌作词,栾凯作曲,蕴含着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杭州亚残运会组委会对歌曲做了适当改编后,通过反复吟唱“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歌颂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风貌。今晚,这首歌将在“大莲花”唱响。

  看点五:全场来学“爱的手语”

  在“国旗入场、升国旗奏唱国歌、主题歌合唱”三个仪式环节,专业老师将带着残疾人及健全人演员共同组成手语方阵,以手语的方式演绎国歌、《我的祖国》等歌曲,以“无声的合唱”,唱出祖国的辽阔与美好。

  在主题歌环节,观众席中的志愿者将带着全场观众用手语伴随同唱,并一起来学习一段爱的手语。

  看点六:引导牌上的《西湖图》

  引导牌以折扇为形,扇面取用南宋李嵩的实景山水画作《西湖图》,展现西湖美景与传统文化底蕴。其中,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名,由西泠印社社员题写,颜体楷书浑厚大气,庄严方正。

  看点七:隐藏的舞台回归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隐藏在观众席里的近百个小舞台,惊艳亮相,一直为观众津津乐道。这些舞台,实际上是体育场的观众通道,配合着灯光效果,通道的门宛如一个小小的舞台,象征着万千家庭的窗户。

  今晚,隐藏的舞台将再次回归,一起点亮万家灯火。

  看点八:西湖十景登上舞台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西湖十景,涵盖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雾风雪、花鸟虫鱼,开幕式将如何把西湖十景搬上舞台?今晚揭晓。

  看点九:机械手臂点燃主火炬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火炬手“弄潮儿”带着超一亿人的梦想与祝福,点燃了主火炬。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这个重任将交给吉祥物“飞飞”。

  今晚,最后一棒火炬手用通过大脑操控的智能仿生手高擎“桂冠”向全场观众致意,随后点燃主火炬。当新时代高科技与梦想惊喜相逢,所有不可能将变为可能。

  看点十:“钱江潮涌”火炬台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熄灭后,以“钱江潮涌”为形的主火炬塔从伫立着的潮头,变成了卷曲着的浪花。今晚,主火炬将再次被点燃,变成“潮头”。

  一朵彰显杭州之韵的金桂之花

  一个褒奖拼搏逐梦的金桂之冠

  一棵尽展生命勃发的金桂之树

  残健共融,内心暖融

  梦想之光与金桂之光竞相璀璨

  就在今晚

  让我们一起共同见证

  来源: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官网、央视新闻

  编辑:周薇

  排版:高雅曼

  责编:彭大伟

  [ 责编:张倩]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