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高质量发展·蹲点日记|从工业“老基地”到数字“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3-11-03 15:03:00来源: 新华网

高质量发展·蹲点日记|从工业“老基地”到数字“新赛道”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11月2日电(记者刘惟真、王宁)这里是南运河、子牙河、北运河的交汇之处,“三河五岸”的地理区位尤为独特;这里是天津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大批技术工人曾在此间往来穿梭。因横跨子牙河的大红桥而得名的天津市红桥区,正加速打造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开拓数字经济赛道,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闯出“新赛道”

  站在天津陆家嘴金融广场27层的落地窗前远眺,津城的秋日风光尽收眼底,天津西站仿佛近在眼前。印建坤创立的留学后服务品牌“异乡好居”就是从这里启程,将业务足迹延伸到了全球27个留学目的地。

  “对于不少留学生而言,在异国他乡租住房屋是一项费时费力的难题。”天津异乡好居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印建坤说,8年前他着手创业,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海外目的地租房、接送机等服务。

  2018年,公司正式落户到了天津陆家嘴金融广场。企业研发中心设立在北京中关村,快捷的交通使“双城优势”成了公司一大业务特征。此外,京津地区周边也分布着多个航空枢纽。“目前津兴城际铁路进入开通运营‘倒计时’,这将使海外供应商来天津总部洽谈更加方便。”该公司副总经理史毅说。

  天津市红桥区副区长姜丽丹说,近年来,红桥区健全数字经济工作机制、积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重点项目,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要素保障,带动了一批优质企业在新赛道上开拓向前。

  随着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异乡好居”的会议室内几乎每两天就会有一批海外供应商前来交流合作。2022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净利润4400万元。

  锤炼“硬科技”

  在天津卓朗科技园旁,坐落着原天津外贸地毯厂的一排老车间。走进公司崭新的大楼之前,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岩光总爱往一墙之隔的老厂房望一望。

  “这座老厂房是我们创业梦想萌芽的地方。”陈岩光回忆道,十余年前,自己毕业后与公司创始人张坤宇并肩创业。两人共同创立的“软件工作室”,最初就设在老厂房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工作室内。

  “当时,京津冀地区不少制造业企业都急需利用工业软件与数字化平台来提升生产质效、进行产业升级。但国外工业软件售价高、采购难,因此我们决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目光投向产业急需但门槛较高的工业软件领域。”陈岩光说。

  2009年,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在红桥区注册成立。历经多年,这家公司已发展为了专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走进企业展厅,卓朗天工数采系统、视觉分拣螺母系统等一系列设备“科技感”十足;过去几年间,公司还帮助40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建立了数采平台、AI平台和数字孪生平台,助力企业提升效率。

  “‘放管服’改革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让企业得以心无旁骛地研发创新。”张坤宇说,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科技创新的坚守,更离不开天津市、红桥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目前,承载着公司发展历史与天津工业“基因”的老厂房将被翻新,纳入卓朗科技园二期(京津冀工业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范围。“相信随着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的推进,我们将能与更多行业企业协力合作,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陈岩光充满期待。

  转型“新路径”

  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内,一幢灰白相间的大楼上“天津水泥院”“数智双碳中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中国建材集团今年投用的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

  走进大楼,一幅幅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图映入眼帘。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天津水泥院”)成立于1953年,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水泥工业正在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投资建设研发创新中心的原因。”中国建材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陈增福说,如今,企业重心正从生产设计转向绿色创新。

  今年以来,天津市红桥区推动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研发设计、高端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逐步形成聚集效应。这一规划与企业发展路径不谋而合。借此契机,天津水泥院决定投资5亿元在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打造绿色创新中心。

  天津市红桥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说,红桥区要紧紧把握天津西站从单纯的轨道交通枢纽向“空铁联运”交通枢纽转变、进而向综合交通枢纽转变的战略机遇,强化红桥区作为天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新门户的定位,通过发挥服务京津冀、辐射“三北”地区、联通国内外主要城市的作用,培育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特色鲜明的都市型产业体系,打造天津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