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日记|从农业“汇集区”到科技“涵养地”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11月4日电(记者郭方达、栗雅婷)古为退海之地,今处“津滨双城”间的“黄金走廊”,天津市东丽区从农旅“汇集区”发展到产业多元的科技“涵养地”,折射的是企业创新成果持续落地的发展大势,也是地方优化产业结构、构筑发展新动能的缩影。
瞄准高端产业 融入区域合作大潮
一块硕大的黑色材料板,仅需两根手指就能轻松拿起,材料上规则的纹路在灯光下隐约可见。“轻量化的材料,对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常方说,这些轻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企业的拳头产品。
天津爱思达是一家专注于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自创办之初便走上了“快车道”。成立不过五年多,企业已参与到一批航空航天项目当中。
“利用北京航天人才高地进行前期设计,天津市与河北省则发挥生产优势。”丁常方认为,企业的发展与东丽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密不可分。
“今年,爱思达在天津准备扩建127亩的二期生产基地,又在海南规划了新的产业基地。跨区域协作的不断深化,使得企业的辐射范围愈加扩大。”公司总裁季宝锋说。
今年9月,天津东丽区与北京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链延伸布局,完善协同配套政策,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累计超800个。
东丽区副区长连欣表示,近年来,东丽区通过强化区域合作共建,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组建招商服务中心,引育先进生产要素等方式,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28%。
培育梯次产业格局
近年来,东丽区通过企业专利数据,摸排科技含量高的种子企业,对重点培育对象精准施策、定向培育、细化分类建档,为后期规划企业科技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创新主体持续壮大,仅以东丽经开区为例,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就从2019年的84家到本年度的195家,增幅达132%,涌现出了金桥装备、荣力电子、基卡机器人等一批持续研发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东丽区科技局局长吴彦楠表示,下一步,东丽区还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与河北工业大学等国家创新资源协同,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持续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完善梯度成长培育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型企业品牌效应。
发力转型升级 踏上绿色智慧新路
火花飞溅,机器轰鸣,新天钢集团天钢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炽红的钢材在产线上不断前进。
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成为企业不断的追求,企业提出“环保投入不受上限”的理念。“三季度我们引入了两千四百万度绿电,总用电量中有65%都来源于自发电。”新天钢集团天钢公司能源环保部部长何增晓说,通过引入域外绿电、推动高炉工艺换代升级等方式,企业的能耗指标近年来不断优化,多项绿色技术走在行业前列。
能手撕,能叠飞机,对折10万次不断裂,这是新天钢集团最新量产的“手撕钢”,它是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通信等领域的关键材料。
从能叠飞机的“手撕钢”,到核电安全使用的钢绞线,新天钢集团在技术研发领域势头更足,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绿色科技为钢铁等传统行业不断赋能,企业改变了发展路径,也为其在节能减排技术上提供了储备。
环境改善了,钢铁厂变身“生态园”。新天钢集团天钢公司、联合特钢公司两个景区正式成为3A级景区,并对公众开放。
如今,东丽区制定了“绿色低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东丽将始终坚持把服务做在企业最关键、最急需的地方,努力为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东丽区委书记贾堤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