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电量已满”——2023年(第九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暨全国青年艺术邀请大展开幕

发布时间:2023-11-09 16:24:00来源: 光明网

“电量已满”——2023年(第九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暨全国青年艺术邀请大展开幕

  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作为一个以“上海”和“青年”为关键词的平台,一直致力于培养、孵化中国青年艺术家。自2015年创立以来,一直秉持着为青年艺术家服务的理念,不断追求卓越,坚定前行。11月3日,2023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正式开幕。光明乳业党委副书记、总裁贲敏女士出席活动并启动青艺培育基金。

  今年,上海青艺博以“电量已满”为主题,开启持续一个月“一城两展”的全新模式,将以专业性和市场性为核心,不断扩大服务半径,为中国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这标志着上海青艺博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青年艺术家的坚定支持,以及对市场和观众的致以深切的敬意。目前汇集了近20000名在全国各地的杰出艺术家,并围绕艺术家和艺术市场的服务特性,建成和运营了“艺典通”——艺术家服务一体化平台、“艺灵境”——元宇宙艺术馆,始终践行着全方位、精准化、公益性的服务理念,不仅在年度的集中展期内展示他们的作品,还在全年365天内提供全方位围绕艺术展览的各项服务。

  正如当代青年艺术家们对艺术的向往与追寻,光明致优也秉承着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不断创新与突破,为大家带来新鲜营养的理念,为品质生活注入新鲜活力。秉持着“年轻”、“多元”、“活力”、“创新”的共同理念,光明致优希望通过与艺术的深度合作,回馈每一位消费者,用高端的鲜奶品质助力生活的美好愿景,为高品质的精致生活注入新鲜活力。

  在过去的九年里,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不断拓宽自身的高度、长度和宽度。从专业高度出发,与上海海派艺术馆合作,推出“全国青年艺术邀请大展”,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专业舞台。从服务半径来看,上海青艺博不仅依托线下展览,还勇敢地进军数字空间,通过“艺灵境”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观展体验。九年来,“光明致优”也伴随着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成长,见证青艺博一点一点积累品牌影响力,推动青年艺术家学术、市场的发展探索。自2022年起,光明乳业已开始定向培育年轻艺术家。在与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新一季的合作中,进一步深化艺术家“培青”优选计划的发展,设立“青艺培育基金",为青年艺术博览会中优秀的创作者提供展览策划、资源引入、互融支持、跨界合作等方面的资助。光明乳业致力于持续培养更懂中国文化、更具国际视野的青年艺术家,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光明乳业的文化自信和担当有为的国企形象,更是我们对“乐在新鲜”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

  近三十年来,中国出现一批与国际艺术界交流甚密的当代艺术家。他们以自己独特新颖的艺术视角,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创作出多种多样的话语体系,他们创作的出发点实际上是以 85 新潮为起点的现代性道路上的延续, 同时也处于想着当代性中传统的过渡。作为西方眼中的他者,这些艺术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成为后殖民主义的批判对象,这样的话语体系实际上仍旧是建构在现代性二元对立的基础上的,仍旧是一种现代性中的传统。

  “青艺·起点”——2023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作品展

  青艺·起点,如同时间的魔法棒,每一年都为我们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如今回首初生之时八年前的起点,我们仍然为那些坚韧不拔在起点上,不断创新的青年艺术家感到自豪。经过九年积累,我们共收到了超过40000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投稿,累计有250000件作品。在这些艺术家中,有4000位与我们深度合作,共同编织了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奇妙篇章。

  在此,我们希望强调“起点”这一核心概念,并非仅是一个地点或状态,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哲学。在艺术世界,每一刻、每一步都可能成为新的起点,载满无尽的创意和希望。每位参展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成功与否,都象征着新的起点,一个对未来充满无尽想象的起点。

  “时空之境”——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时光流转,时空变迁。在这瞬息万变的当代,雕塑艺术成为许多艺术家表达自我、撷取这一时代精髓的重要形式。“时空之境”——青年雕塑家作品展,聚集了19位中国当代杰出雕塑家的作品,跨越时空,汇集成这一盛大的艺术场景。

  “影像的余数”——摄影作品展

  不同于日常的实用性影像,当代影像艺术所呈现的视觉信息是非确定性的,旨在于激活观看者新的感知方式。罗兰·巴特说:“艺术不表达可以表达的东西。”视觉艺术之“不可说”,源自其与话语的不对称,即溢出了可以被话语转述的剩余,就如永远都无法被除尽的余数,是为“影像的余数”。展览中的几位艺术家,以各自不同的路径,探索着当代影像更多的可能性,其各自迥异的影像呈现,与其说是视觉表达,不如说是一种视觉能量的传递,召唤着观看者生成新的神经元连接。(王炬鹏)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