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型通学车首次亮相 明年春季试点范围扩大至8个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实习生 李金晴
11月19日上午,在北京海淀清华附小清河分校举行的北京市通学车现场观摩会上,一辆辆绿色的新型通学车首次亮相。
通学车是北京市的一项创新服务,旨在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通学提供的新选择。它不同于常规公交车,是由学校组织家长定制的方式,在社区端和学校端设置站点,突出乘车方便和快速到达。
北京市自今年9月起试点通学车服务,因其环保、安全、便捷、高效的特点,受到家长、学生普遍欢迎。北京市交通委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处长赵震介绍,试点以来,通学车影响力逐步增强,运营规模不断扩大,试点学校由最初13所增至21所,线路由23条增至48条,日均运送乘客由811人次增至4100人次,首批100辆通学车全部投入运行。
赵震表示,监测显示,试点校接送学生小汽车数量下降了12%,学校周边秩序得到改善,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与此前的通学车相比,新车更加突出“安全、环保、美观、智慧、舒适”的特点,其中,6米“迷你”车型更适用于处在狭窄街巷中的学校,转弯、掉头更便捷。
为提升安全性,新型通学车增加停车指示牌,最大限度加宽后视镜镜面,提升驾驶员视野,并增开后围安全门,可翻转后保险杠,形成后部应急通道,确保紧急情况下乘车人员快速安全撤离。
为打造更加舒适通学环境,新型通学车内部细节满满,比如,车辆新增配置车身升降及侧倾系统,可选装残疾人踏板及残疾人轮椅区,充分考虑了坐轮椅等特殊儿童的出行需求。
今年5月,由北京市交通委和市教委牵头,会同相关委办局和企业组成了市级专班,四个试点区(西城、海淀、朝阳、丰台)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区级工作专班,先后深入城六区20所中小学“蹲点”调研,对全市40万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同时,完成了车型研发、线路规划、制度制定和校园周边治理等工作,为通学车的试点开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学车试点运营后,赢得了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可和好评。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学生家长明月告诉记者,他们家距离学校两公里,原本要靠老人每天接送孩子,有了通学车之后,老人只需要每天在站点接送孩子,运行安心,接送省心,家长也放心。自忠小学六年级学生安铭澈说,自己每天乘坐通学车上下学,更能保证上学准时准点了,还能给家长减轻负担。
通学车试点运营近三个月以来,交通、教育、公安交管等部门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学校和线路站点,与家长、学生同乘通学车,调查了解并随时解决运营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家长、学生需求,先后优化了上下车身份核验流程和乘务员点名页面,调整了家长购票时间,增加了家长乘车码有效期,同时根据实际路况动态调整行车计划,提升了学生、家长体验及通学车的运行效率。
上下车站点是否方便是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为减少学生上下车的步行距离,多方共同推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方便学生、减少步行距离、减少过马路”的要求,进行站点设置。目前,已开通的通学车站点尽可能靠近小区或学校出入口,中途少设站,为学生提供了从家门到校门的“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公交集团根据到校时间科学编制了行车计划,交管部门围绕运行节点设置“护学岗”,施划“通学路”,护航通学车。
为保障孩子们乘车安全,每辆通学车上均配备了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以及乘务员,学校从教师、家长中招募选拔随车志愿者,协助乘务员做好秩序维护、沟通联系等工作。
车上,老师和家长志愿者有序组织学生上下车,提醒学生上车后系好安全带,保证每一名孩子坐稳后再让司机开车。下车时,志愿者随车接送学生,手把手地与家长们交接,保证孩子的无缝对接。
为方便家长实时查看通学车运行状态,不断完善运行的监测平台“京通”小程序,让家长、政府部门、学校和运营企业都可以通过平台或手机端查询车辆运行、学生乘车等状态。
试点运行以来,试点区和学校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教师带领学生积极构建通学车厢文化。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介绍,“通学车”通勤的40分钟成了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学校在上、放学路上安排了经典故事、晨诵时光、时事播报、整本书推荐等栏目。
据了解,明年春季学期,随着新型通学车的研发下线,通学车试点工作将进一步扩大至8个区(新增东城、石景山、通州、大兴)。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新扩区教委将在组建区级专班基础上,指导学校做好开学开通运行通学车准备工作,即确定试点学校和乘用人员需求;组织线路勘察和站点设立,完成站牌、站点设置建设;开展志愿者选拔培训和车辆试乘;固化各项工作规则和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其他区如有乘用通学车刚性需求,可及时与市级专班提出申请,力争明年9月秋季开学全市推广。家长可通过孩子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集中收集需求,会同各区专班开展线路勘察、设计及站点布设等工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