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以赛促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多举措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

发布时间:2023-11-21 10:24:00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在浙江绍兴联合主办了第二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比拼的都是眼下工业信息领域的高精尖技术。那么,这场技能比赛究竟比什么、怎么比?来看记者的报道。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我身旁这一个个小隔间就是选手的比赛工位,可以看到有不同颜色,代表着四个赛项,分别是工业互联网安全、汽车芯片开发应用、工业大数据算法、5G+虚拟现实开发应用。除了工业大数据算法这一项,其他三个赛项都是今年新设立的。

  大赛组委会赛项负责人 周峰:聚焦新的趋势、新的产业需求,聚焦目前行业急需的一些技术难点,像汽车芯片现在是非常火热的一个赛道。

  这就是今年新增加的汽车芯片开发应用比赛,虽然没有热火朝天的竞赛场面,但是选手们一点也不敢松懈,他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借助模拟智能汽车,进行硬件仿真下的自动驾驶。这项比赛跟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就在几天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正式宣布,我国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量产应用,无人驾驶的汽车也可以在获得许可后正式上路了,这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迎来了大发展。赛事负责人告诉记者,增加这个项目不仅是为了选拔人才,也是对现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高技能人才进行一次摸底。

  不仅是汽车芯片应用比赛,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新增的比赛项目中,无论是5G+虚拟现实开发应用,还是工业互联网安全比赛,都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

  大赛组委会赛项负责人 赵志海:大赛结合工业制造的实际场景需求,覆盖更完整的考核点,所以会有比较多的工作环节需要来完成,能够更好去检验我们选手在技术技能这方面的能力。

  也正是因为代表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这次比赛吸引了全国110家企业、201所院校的1000多名选手前来参加比赛,也创下了全国同类比赛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纪录。

  以赛促学 选手技能如何与产业发展同步

  赛事组委会想的是把行业热点、未来的产业动向和实际相结合,利用比赛来评估一下眼下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情况,那么,参赛选手们对这样的比赛又是怎么看的呢?

  记者:你觉得比赛难不难?

  职工组选手 黄庆勋:挺难的,比的内容在我们现在制造业里面应用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么广泛,也让我们看到将来应用到生产上是比较有未来的。

  职工组选手 刁婉睿:比赛里面有一些项目,我们平时没有涉及到,可能也是我们的一个短板,需要以后多多学习。

  代表企业参赛的选手们告诉记者,如何保证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同步产业的新发展成了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不少学生选手也有这样的想法。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是决赛的参赛表,可以看到,这次的选手有1000多名。我发现,选手里将近一半都是学生,他们大部分来自职业院校。主办方告诉我,和去年相比,今年学生的比例提高了30%多。

  学生组选手 徐婉琪:它主要是实操这种大机器,我们主要是用Java类型的代码,就跟这种大机器实操不太相关,我感觉确实掌握的知识太少了。

  学生组选手 林靖:个人觉得课本上的东西还是离实际的这些操作有点远了,但是网络安全行业知识已经一年甚至半年就会更新一次,通过比赛更好地把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跟实际做一个结合。

  采访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同步”。选手们希望自己所学能和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同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产业最新变化,适应发展需要。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刘明亮:大规模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这里锻炼、培养、提升,我想这些人才进入到产业当中,一定是对于产业发展重要的人才资源。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三成。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51所,在校445万人。记者在技能大赛现场发现,不少学生感觉理论知识学习和产业最新发展有所差距,那到底该如何让这些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呢?怎样能更好地培养人才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我们的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记者看到,几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正在基于工厂的真实生产制造流程,搭建一个5G智能工厂的微缩场景。在校期间,他们将完成数十个像这样的实训项目,包括数字技术、开发平台、产线数控等。

  老师告诉记者,学生在校期间能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并且选择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毕业后在市场极具竞争力。如今,重庆几十所职业院校都设置了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实训中心。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级调研员 龙海涛:围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现代制造产业集群,开展相关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全市工业互联网相关技能人才已经超过10万人,每年还培养输送优秀人才2万名。

  这样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些地方联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重要方式。在济南,这样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是和业内知名企业共建的。

  不仅在山东,在安徽,这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这几年发展迅速,很多专门培养汽车技能人才的学校优化了课程,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授课内容。

  阜阳技师学院副院长 陈伟:新能源汽车的智慧工厂技术是非常先进的,特别是基于数字孪生的虚实结合的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因为他既要懂机又要懂电,还要懂网、懂人工智能。

  老师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们在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企业谈合作时,曾一度感觉接不住企业的“用人订单”。所以,眼下他们主动与150多家企业合作,整合24个专业,规划建设了包括新能源整车、零部件智能制造等全新专业。

  阜阳技师学院副院长 陈伟:职业院校绝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到企业去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技术动态和企业用人的需求,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产教融合 破解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

  要培养一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不容易。那么,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未来如何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继续来看报道。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专家 吴德贵:产业发展,人才是支撑、是引领,特别是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一块需求非常旺盛。这几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不仅是国内,出口量很大,而且从技术层面提高的速度也比较快。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产业人才需求的最新预测报告,今年以来,这些领域的人才总体规模持续增长,其中,人工智能领域从业人员数量比上年增长了28.4%,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比上年增长了18.4%。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发展处处长 程宇:要摸清产业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上的实际需求,要加快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学科专业群,这样构建一批适应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有效破解产教协同育人的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的根本保障。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