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做好金中都考古保护工作 让古都文化“热”起来文化遗产“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3-12-11 15:42:00来源: 光明网

  光明网讯(记者 丛芳瑶)11月25日,由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宣传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办,北京辽金元历史考古研究中心、光明网承办的“挖掘中都文化 传承城市文脉——北京建都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丰台区北京汽车博物馆举办。在圆桌论坛环节,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馆长杨志国,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院长黄可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研究员康马泰,北京京西学校创始人、外籍教育专家柯马凯,丰台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明亮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从金中都考古、中亚与东亚文化交流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主持。

  公元1153年,金王朝将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迁至燕京(今北京市),定名“中都”。北京首次成为北方王朝的都城。历经风云变幻、王朝更迭,古都北京呈现出大国都城的万千景象,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北京市现存有关金中都的多处重要遗址遗迹多位于丰台区,如金中都水关遗址、金中都城墙遗址、莲花池等,利用好遗迹遗址,加强文物保护、展现文物价值、扩大文化交流是诸多专家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活动现场,杨志国首先介绍了今年举办的“都城肇始——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考古成果展”基本情况。据了解,该展览自6月10号开展以来,吸引了近2万余名观众和百余个团队到馆参观。展览分为三个部分,通过模型、出土文物等展品,帮助游客了解金代北京风貌。“希望丰台区利用好金中都考古的相关遗产,在城市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同时,以文物保护为基础,更好促进城市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多文化产品。”杨志国如是说。

  金中都的考古工作历程十分漫长,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行试掘,到20世纪80年代拉开金中都的正式考古发掘工作,再至近十年来,金中都考古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新进展,这期间离不开一批又一批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在谈及金中都考古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时,黄可佳院长认为有三点,即对金中都平面布局的认识需要不断补充;年代框架建构文献需要不断完善;出土文物归类以及与当时人类生活习俗、文献等方面的对接还需不断扩充。为此,黄可佳表示,希望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能够作出更大贡献,为金中都考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历史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扩大研究范围、沟通古今内外,才能对研究某一阶段的历史细节提供参考和帮助。中国金代时期与当时的英国有何不同?作为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的外籍专家,柯马凯认为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从这个角度来看,古往今来中国一直在努力进行民族融合,让所有文化都能够和平相处。“我希望,将来可以有更多机会,就金代与当时世界的沟通往来方面,进行更多研究和交流工作。”柯马凯说。

  在谈及“金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发展情况”这一话题时,康马泰教授提出,近年来中亚地区考古发掘工作中,都发现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中国元素,体现了当时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的盛况。对于金代时期丝绸之路的研究与发现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期待未来会出现更有意义的考古发现,为这个较少为人所知的时期,带来更多更新的文化启发。

  论坛最后,丰台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明亮对金都城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据了解,金中都城遗址公园以“千年对话、古今交融”为设计理念,将带状场地分为遗址保护带、商务休闲带和自然绿化带3部分,分别采取折线、留白和曲线3种形式,对应城市、历史和自然3个主题。“三带”中融入文化元素,从北至南分为河、门、城、坊、艺五个区域,从金中都的河城体系、中原文化延续、城墙夯筑技术、里坊街巷特色、戏曲文字工艺等方面,通过园林景观、建筑小品、空间设计等现代景观语言对金代历史文化进行再现和阐释,构建出集历史、文化、生态多元一体的“北京建都之始的全景博物馆”。

  目前,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已于今年7月完成前期有关手续并进场施工。按照“成熟一块,实施一块”的原则,目前金中都城遗址公园15.02公顷建设面积已主体完工5.6公顷,对外开放2.6公顷。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