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今夜,与东坡共舞

发布时间:2023-12-11 16:25:00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 舫

  一千年前,一位诗人留下大江东去、水调歌头的千古绝唱,也留下江山如画、雪泥鸿爪、胸有成竹、铁板铜琶、坚韧不拔等成语。而今,穿越千年沧桑岁月,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在二十一世纪的舞台上又“活”起来——

  苏东坡,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诗人之一,也是全世界最熟悉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如果说有宋一代是中国文明的一座高峰,那么毫无疑问,苏东坡是高峰中的高峰。苏东坡,是一首流动的诗、一幅隽永的画,是华夏文明的一颗璀璨星辰、中华文化的一座巍峨山峰。

  12月初寒的北京,一场以苏轼为主题的艺术盛宴触动许多观众的心灵。继《只此青绿》之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舞剧《诗忆东坡》再次火爆出圈。

  一

  2000年伊始,法国巴黎,有一家报纸——《世界报》,主编让-皮埃尔·朗日里耶与同事们打算用一种创新的方式,迎接新千年的到来。

  怎么迎接呢?他们决定用专栏的形式,写一批文章,讲述在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间生活的世界知名人物的故事,覆盖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

  这家报纸用了6个月时间,整理了1000年中重要人物的备选名单。从浩如烟海的名单里,又挑选出12位重要人物,并编辑成册,名为“千年英雄”。

  苏东坡就是这些“千年英雄”中的一位,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人。

  苏东坡出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在他64年的生命里,留下100余万字的诗词、杂记、随笔、亲笔题书和私人信函,还有大量与他同时代的朋友和学者评论他的随笔、传略和书画作品。值得指出的是,作为中国文人精神的重要代表,苏东坡的积极与生动、深情与热爱、乐观与旷达,彰显出中国人的品性,他的思想随着他一首首卓越的诗词被深深镌刻在人们心里,他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的完美人格。

  继《只此青绿》之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四川省眉山市将新作瞄准了苏东坡,推出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诗忆东坡》接续了《只此青绿》的风格,艺术表达更加深沉、厚重,舞台元素更加时尚、简约。特别是舞蹈家、视觉艺术家沈伟的加盟,让这部舞剧的表达更加具有时代感、现代感。《诗忆东坡》以现代舞语汇传达东坡精神,以肢体语言与古人往来对谈,再现了一个丰满而复杂、豪放而豁达的苏东坡。与此同时,《诗忆东坡》将苏东坡诗词里山川的壮丽、河流的蜿蜒化为抽象的线条,将他的思想和精神融入优美的舞姿。回望千年,苏东坡的诗词化为流动的身韵,浸润于音舞诗画中。观众们在演出现场品味诗意哲思,感悟人间深情。走出现场时,人们仍在意犹未尽地感叹,苏东坡这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中国文化符号与舞剧别具一格的结合,恰是现代艺术里极具东方特色的表达。

  二

  说到文豪,我们能想到谁呢?在国外,荷马、但丁、歌德、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博尔赫斯……在中国,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苏东坡。诗词文书画,苏东坡无所不能,以词论,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以文论,他与欧阳修并称“苏欧”;以书法而论,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东坡的诗词文书画贵在豪放,亦即吐纳百川、冲决一切、淋漓直泻的气势。这一点,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八《跋东坡〈七夕词〉后》云:“惟东坡此篇,居然是星汉上语,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赞赏苏东坡词作超尘拔俗,旷达飘逸。

  美国西华盛顿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唐凯琳说:“接触了苏东坡的文章之后,我被他那种自由自在、想象丰富的思想所吸引。”唐凯琳认为,诞生于中国的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如今是西方汉学家们探讨最多的中国重要人物之一,他留下的文化遗产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苏东坡的思想和精神饱含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特质,他出众的才华、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旷达精神,是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作为一部具有鲜明时代性、国际性的中国舞台艺术作品,《诗忆东坡》以全新的艺术手法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峰时代的伟大人物,以现代艺术的诗意表达,在“意”与“境”之间,写意地找寻当代人与苏东坡的精神契合点:生动积极与充满深爱,其历尽人间悲欢仍乐观旷达的动人品质,引发当代人的深切共鸣。

  为了让苏东坡的思想和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弘扬,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人,《诗忆东坡》也十分注重国际化表达。成功创演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沿革对外文化交流传统,思考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对标国际市场和国际审美的表达,向世界介绍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诗忆东坡》是又一次对古老厚重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整理的过程,也是一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手段、审美理念紧密结合的创新探索之作。

  谈及《诗忆东坡》对于受众欣赏习惯与偏好以及艺术风格的偏向,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说:“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诗忆东坡》采用现代舞这种艺术形式,或许不能像《只此青绿》一样,在短时间内受到广泛喜爱,但我们的创作定位是立足于向全世界讲中国故事,实现交流互鉴、美美与共,所以也需要考虑国外受众的接受形式和欣赏习惯。这部作品开创性地将现代舞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用符合国际审美的现代舞形式介绍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人,力求向国外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东坡形象,希望能经得起时间和观众的检验。”

  三

  苏东坡诗词的豪放,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艺术规律的容许之下,让创造力充分自由地释放,既如行云流水般自在活泼,同时又严谨地“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钱锺书说,李白之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诗忆东坡》试图表达的,正是这种“豪放”。

  《诗忆东坡》将现代舞蹈创新性地融合诗词、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音、舞、诗、画的综合视听体验,深度提炼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精粹,以中国传统写意的手法回溯千年,与苏东坡这位“异代知己”达成对话。作品着力以国际艺术视野探索中国文化的时代表达,开启对古代诗意精神的现代寻觅。

  剧作19易其稿,不断进行各幕比例的细致磨合调整,将苏东坡更为突出影响中国人至今天的人生跌宕后的旷达、乐观精神,进行重点还原,用“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其人生哲思,并单独成为第六幕,突出苏东坡已然超脱、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诗忆东坡》从苏东坡一生创作的3000多首诗词中提取15首代表其人生态度的篇章,展开其内心深处的精神图景,又从14枚印章追忆东坡留存于世的多面人生底色。悠悠古琴于舞台一角弹拨起清澈又深沉之音,高悬的巨幅古画似凝固的时空,思想和精神自千载之间奔涌而来,舞不尽满目的诗情画意。

  四

  《诗忆东坡》不仅是跨界融合、创新传播的生动实践,也是央地合作的新篇章。作品集结了国家文艺院团、地方政府、基层院团和中央媒体等国内外顶级文化资源,沿革模式经验,发挥各自优势,开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转化的新机制。

  这是一部强强联合的剧作:特邀知名编导、舞蹈家、画家与视觉艺术家沈伟担任总导演、编舞、编剧、视觉总监、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造型设计,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编剧、电视剧“飞天奖”评委郭长虹共同编剧,由旅法华人作曲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担任音乐总监,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残奥会闭幕式灯光设计萧丽河担任灯光设计,由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杨涛担任书法篆刻设计。剧目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创作演出队伍为核心,囊括排练总监林辰、刘翠及音响设计孙朝君等优秀青年主创,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盛浩哲、左思远、孙鹏、刘珂、刘洁和四川眉山歌舞剧院等20多位优秀青年演员出演,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苏鹏、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曾焕兴以及吴孟珂等国内外一线舞者加盟,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演奏家赵晓霞现场演奏。

  同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特聘多位国内文化专家为艺术顾问,有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张晓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知名导演、编剧周七月,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他们从舞蹈、书画、文学研究等多方面为剧目创演“保驾护航”。

  “《诗忆东坡》是我目前最难创作的作品之一。”沈伟说。出身中国传统戏曲湘剧世家、自幼修习中国水墨的沈伟,在捧回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之后,应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邀约,“用四个月研究东坡,找来一切可收集的资料,寻觅一种可以在舞台上呈现苏东坡的才华和魅力的方法”。他表示,希望通过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表达,让这部作品能够触及人的内心,与每一颗走近它的心灵沟通。

  “诗是进入苏东坡精神世界的青云梯。”编剧郭长虹认为,苏东坡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在他身上,物与我无间,古与今同在;宇宙人生、神思物色,奔来胸次,大块噫气、青萍微茫,皆是诗意。《诗忆东坡》的故事从追忆开始。追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特有的思维习惯,苏东坡也是一个经常追忆的人。“这部作品既是苏东坡本人的追忆,也是我们对共同记忆的追忆,就好像一层层剥开锦囊,进入一道道门,看隐秘的风景与故事。这些故事也无古无今,因为,苏东坡就像高悬中天的月,秦时汉时,古月今月,照到的都是一样的人——为此文化所化之人。”郭长虹说。

  书法在苏东坡生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诗忆东坡》中所有诗词皆用书法、篆刻形式呈现。设计者杨涛说:“苏东坡的文艺作品中,无论书法、绘画还是诗文词赋,都彰显着既霸气磅礴又温婉隽永的情感和风貌。书法是他所有情愫最好的注脚,点画之间尽显风流,浓湿枯淡之中满是人间悲欢离合。因此,我们在设计上既要体现东坡风骨,又要折射宋代书法整体意趣。通过《诗忆东坡》的创作,我们希望能激发更多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书法带来的独特审美与精神体验。”

  这部剧不但充溢诗书画韵,也有古音相伴。全剧古琴音乐由古琴大师龚一、李祥霆、曾成伟配乐,古琴演奏家赵晓霞现场演绎。“超凡澹古的七弦瑶琴萦绕不绝,是不可缺少的精神寄鸣。”赵晓霞表示,“东坡‘善琴,不解弹’,却道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的追求:愿闻天籁,以成德音。他追求真同、古雅,如当今的我们,都在寻觅一种传递千年不息的文脉。在导演的视角下,《忆故人》《酒狂》《阳关三叠》《秋水》《神人畅》……这些回响在华夏大地上的激越琴声,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与月皎皎,向古而作。有人将苏东坡一生的足迹做成了地图,发现他去过大约18个州、90个城市,可以说一生都在路上。《诗忆东坡》以独具特色的审美体验、创新探索,为苏东坡写一首现代诗篇、绘一幅崭新画卷。创作者满怀真情,求经索骥,描摹着这位济世救民、一往情深、旷达乐观的伟大诗人,唤醒观众潜藏于心的力量。

  向苏东坡致敬,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