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粮食家族”今年的增产冠军是谁?

发布时间:2023-12-12 10:14:00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粮食产量数据,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那么,“粮食家族”都有谁?你知道自己一年四季吃的都是什么粮吗?一文了解↓

  哪些作物算“粮食”?

  俗话说:

  南方米、北方面

  豆类、薯类也是常见的主食补充

  那我们说的粮食作物

  指的是哪些呢?

  中国的粮食作物

  主要包括谷物、豆类、薯类

  01.谷物

  主要是稻谷、小麦、玉米为主,其他还包括谷子、高粱、大麦、燕麦、荞麦等。

  02.豆类

  包括大豆、绿豆、红小豆、其他杂豆等。

  03.薯类

  包括马铃薯、甘薯等。

  按照收获的季节

  粮食作物还可以分成

  早稻、夏粮、秋粮

  ↓↓↓

  早稻、夏粮、秋粮都指什么?

  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0亿斤,比上年减少25.0亿斤,下降0.8%。

  2023年,全国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2023年,全国秋粮产量为10418.4亿斤,比上年增加198.4亿斤,增长1.9%。

  其中,稻谷产量4132.1亿斤,比上年减少37.8亿斤,下降0.9%;

  小麦产量2731.8亿斤,比上年减少22.7亿斤,下降0.8%;

  玉米产量5776.8亿斤,比上年增加232.8亿斤,增长4.2%;

  豆类产量476.8亿斤,比上年增加6.6亿斤,增长1.4%;

  大豆产量416.8亿斤,比上年增加11.2亿斤,增长2.8%;

  薯类产量602.8亿斤,比上年增加7.3亿斤,增长1.2%;

  玉米成为“粮食家族”今年当之无愧的“增产冠军”!

  而促进这些粮食作物不断增产的,还得是那些田间地头的黑科技!

  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2023年是我国大面积推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二年

  大豆玉米间套作

  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但由于玉米和大豆生长高度不一致

  操作复杂、种植效益低

  这种做法逐渐不为人所用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

  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的首席科学家

  他和团队经过23年的研究

  成功让玉米与大豆两种作物

  在同一块农田中和谐共生

  让这对“黄金搭档”优势互补

  既缓解了大豆与玉米抢地的问题

  又增加了大豆产量

  2.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感知体系

  当然,承受“黑科技”恩惠的

  不只有大豆和玉米

  在一年只产一季稻的黑龙江

  科技正改变着这里传统的稻作方式

  卫星遥感、无人机近地空遥感、

  地面智能监测设备

  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感知体系

  精准监测每一寸土地每一株秧苗

  同时,设备捕捉的每一份数据

  都会上传至云平台

  经由“智慧大脑”的模拟运算

  为农业生产提供大数据分析和种植方案

  3.田地里的“浇水将军”

  不仅仅是监测辅助

  越来越多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新科技

  已经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

  天上无人机搭载光谱相机飞翔

  地下大型自走式喷灌机进行灌溉

  光谱相机在庄稼地上飞一趟

  就能知道要浇多少水、施多少肥

  犹如一位“将军”

  自动生成“作战计划”

  而地下的大型自走式喷灌机

  就像“智慧小兵”

  接到“作战计划”便开始浇灌

  全程智慧操作

  解放农民伯伯的双手

  粮食产量年年创新高

  背后浓缩的是

  农民伯伯与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结晶

  你的一口饭

  可能是他们无数个通宵的成果

  学到了这些

  以后餐桌上可不要再浪费粮食了哦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