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十四五”以来,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量下降11%

发布时间:2023-12-13 15:40:00来源: 澎湃新闻

  12月12日,以“尚俭崇信尽责 同心共护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安排主题宣讲、专家访谈等活动,并发布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风险提示、向全社会提出合理膳食倡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曹雪涛在会上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量下降11%,死亡人数减少33.9%。曹雪涛介绍,我国已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深入分析风险监测数据库信息,根据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和演变趋势,绘制不同区域、不同风险类别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地图,指导各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提示公众合理采购与储存食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表示,近年来,国家卫健委还建立了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和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三大系统,发挥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作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WHO估计全球每年有多达6亿人因吃了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造成42万人死亡。为了应对食源性疾病带来的挑战,WHO建议各国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预警。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卫健委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和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三大监测系统。

  李宁介绍,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显示2010~2022年全国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46430起(平均每年3572起,其中毒蘑菇每年平均发生1024起),发病人数为330870人(平均每年25452人),死亡1679人(平均每年129人,平均每年因毒蘑菇死亡的人数70人)。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发生在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的事件数分别占总的50%和46.3%,但餐饮服务场所的发病人数是最多的,约占总数的70%。

  李宁提醒,家庭食源性疾病的防控要注意不采不食野生蘑菇。家庭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主要原因是误食野生毒蘑菇和致病菌污染引起的。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的事件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分别约占家庭总的50%左右。我国餐饮服务场所应重点防控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而学校食堂要特别关注米饭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问题,我国蜡样芽胞杆菌暴发事件近70%由米面食品引起,其中米饭占到近60%,而且主要发生在学校食堂。(记者 张依琳 实习生 丁曼)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