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上雕花 艺术中遨游
【青春之我】
薄胎上雕花 艺术中遨游
陕西铜川耀州瓷青年创作者 郭雪松
光明日报记者 王妤心泓采访整理
从耀州瓷的薄胎里透出来的微光,总让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因此而温润。
“怎样才能把你打磨得又薄又美啊?”2017年进入瓷器行业以来,六七年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和手中的泥胎重复着这样的“对话”。
我喜欢研究各式各样的瓷片,这是我入行最初的动力。从部队退役后,因为这一份兴趣,我烧起了家乡的耀州瓷。从仿古复刻到高端手工,从单枪匹马到与合伙人创办公司,从零售起家到作品跻身国礼行列……瓷器和陶土逐渐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热爱它,因为这青润宜人的瓷片承载着我对故土的迷恋。耀州瓷是陕西铜川的特产瓷器,自唐宋始就以其卓越的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在宋代,铜川耀州窑具有相当规模,翻阅史册,“十里窑场”的辉煌令人神往。
很多人问,做瓷器枯燥吗?我只觉得,在对这些灰色泥坯的揉捻中,我好似触摸到了脚下这片热土的兴衰迭变、沧海桑田。因为做瓷器的人,真的是在和泥土打交道,也就能透过泥土本身,感受更多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
挖土、煅烧、风干、晾晒……要经历上百次、上千次的试验。起步时,我每周都要背个大麻袋去山上刨土。为了找到不同的土料,有时候要去山的断层处,有时候要去古代坑料遗址,而那些地方泥土疏松,随时都有可能坍塌。
2021年7月,我第一次烧制出薄胎盏,这是我事业中的重要时刻。一直以来,耀州瓷给人以雄浑、敦厚的感觉,我坚持想让耀州瓷变得精致,符合更多人的审美。陈列展览时,人们惊叹,耀州瓷竟然也可以薄如纸张,可以从器皿里面透出光!自己日复一日的打磨,终究显出了价值。
耀州瓷以纹饰立体和复杂而出名,这就需要我们在仅有不到一毫米厚的泥胎上用刀刻花,并且追求纹样细致丰满,难度极高。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美了!这些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审美,对我有非凡的吸引力。我执着于复原传统纹饰,并且追求更好、更精致的工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耀州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这是我创办公司之初最大的顾虑。铜川一直呼唤着做耀州瓷的年轻人,也渴望着能将耀州瓷产业化生产的人才。我深知,保护耀瓷文化只靠情怀是不够的,更要熟知市场规则,健全产业链条。如何把控安全隐患、如何保障物流顺畅,如何开拓销售渠道……这些困难,我们都在一点点去解决。
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是多样的,这也驱使耀州瓷的设计必须推陈出新,把传统工艺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不断融入新的审美元素。未来,我想招揽很多年轻的有志之士,集聚新颖的、流行的头脑,碰撞火花。
耀瓷文化是陕西铜川的城市名片,埋藏着历久弥新的文脉。生于斯、长于斯,耀州瓷是我记录生活的载体,薄胎上所雕刻的一笔一画,安放着我的青春。它是我精神的归属,它以坚实立体的姿态告诉我,铜川这座城市和这片土地上的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处。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6日 12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