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探索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网”住基层青力量 “积”发治理青动能
“魏哥哥!今天我们学什么呀?”这个元旦,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东钓台村党群服务中心“青年驿站”热闹极了,一个大哥哥带着他的10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最喜爱的大哥哥叫魏蒙,是东钓台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也是该村“网小青服务队”的组建者。
2023年以来,团天津市静海区委升级新时代青春版“枫桥经验”,探索出“村委会和团组织-网小青服务队-积分管理”合力共建机制,实现村委会行政管理与农村青年助力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打通农村基层团组织“毛细血管”,共同营造出“一批青年骨干担当,一片青年跟上”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目前,静海区青年助力基层治理工作已在陈官屯镇东钓台村、蔡公庄镇惠丰东村和杨家场村3个村街先行试点,同时在陈官屯镇潘村等11个村和蔡公庄镇土河等14个村推广实施,形成了青年融入并参与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
26岁的魏蒙在2023年4月来到东钓台村后,就绞尽脑汁想着如何用青春之力、青春之智为村民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这名年轻人一次次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坐“热”了村民家的板凳,大家也愿意跟他说心里话。
他发现,困扰很多村民的一大烦心事是,村里外来务工青年子女和留守儿童多,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缺少关注和引导,“农村‘空心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要么早出晚归没有时间陪孩子,要么让爷爷奶奶照看孩子,很多孩子缺乏足够的关心关爱。”师范院校毕业的魏蒙建起了“网小青服务队-手拉手课堂”,利用业余时间带着村里的孩子读书、游戏。
很快,来找魏哥哥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也成了村里的“孩子王”。除了每周固定的活动,他还会定期到这些孩子家中入户家访,自掏腰包买来果蔬、肉蛋奶放在村委会厨房里,为没有吃饭的孩子做午餐。如今,在他的影响下,服务队更加壮大,大家纷纷加入为村里孩子献爱心的队伍。
团静海区委书记刘洪利介绍,为吸引更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治理,依托各乡镇村街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团区委创新运用“定格定人”“定规定制”的方式,根据农村青年分布,组建起“网小青服务队”微网格。在这个青春治理微网格中,吸引了村两委年轻干部、团青干部、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农村青少年、青年企业家、专业青年等青年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村委会-综治大网格-网小青服务队”三级组织架构。
青年企业家刘国立也是“网小青服务队”的一员。热心公益事业的他每年都主动为爱心机构捐款捐物,听说村里组建“网小青服务队”后,他第一时间到村委会报名。不管是“送医送药入户”“爱心体检”还是“敬老节”志愿服务,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刘洪利说,共青团以党建引领农村青年、农村企业家等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让青春动能打开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目前,在陈官屯镇11个村和蔡公庄镇16个村,建立了由160名青年网格员、200余名青年志愿者构成的27支“网小青服务队”。
一项用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激活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尝试也在静海先行试点。这里出台了《乡村文明实践农村青年积分制度》,鼓励年轻人成为村级积分制的管理者和践行者。村委会定期公布“表扬榜”“红榜”对积分较高的青年进行表彰,增强青年的身份认同感和自豪荣誉感,树立农村青年成长与基层治理融合的“风向标”。
蔡公庄镇杨家场村“网小青服务队”协助村委会关注外来青年,为他们提供生活指南、就业信息等,并结合“积分制”等措施,吸纳董为达等多名外来青年加入服务队,让外来的青年有了参与村里活动的新途径,让基层治理越来越温情。
青年民警郭鑫也加入了“网小青服务队”,他首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服务队的其他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了服务队普法宣传的专业化水平,还带领服务队配合公安民警联防联治,组织村级普法宣讲活动,利用村委会里的青年驿站和乡村“大喇叭”等宣传阵地普法防诈,守护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村里的老人和困难户也因为更多青年力量的加入得到更多关注。“网小青服务队”成员于忠鑫、刘津等7名青年协助陈官屯镇医院,为村里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开展义诊活动,还经常跟老人拉家常,用陪伴让老人感受来自青年的温暖。入冬以来,服务队成员刘海鹏和崔中政组织大家为患有精神疾病、长年卧床、不能自理的困难居民捐赠棉衣、代买代办、打扫卫生。
“我们围绕‘青年参与基层治理’和‘基层服务青年成长’两条主线,引领更多青年在投身基层治理的实践浪潮中施展抱负、青春建功。”刘洪利说,让基层治理真正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试验田”。
本报天津1月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