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陕西杨凌示范区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擦亮“杨凌农技师”劳务品牌

发布时间:2024-01-12 15:00: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从果树嫁接到栽培新技术,再到电子商务、网络直播……隆冬时节,在陕西杨凌揉谷镇太子藏村村委会活动室内,三四十名村民正围坐在一起,利用农闲时间参加由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组织的“杨凌农技师”培训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如何以人才振兴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成为杨凌示范区关注的主要问题。

  “大力推动劳务品牌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让更多农民实现高质量就业,达到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杨凌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杨凌示范区以擦亮“杨凌农技师”劳务品牌为抓手,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以学促干,真正惠及“三农”。

  以“中国农科城”著称的杨凌拥有丰富的农业科教资源:有着近90年办学历史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以及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汇集了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才。多年来,大量科研成果在此率先实验推广。

  “得天独厚的科教优势和密集的技术交流活动,使杨凌培养出了一批批擅长农技服务的‘土专家’‘乡秀才’和大量从事嫁接服务的‘铁娘子’‘红娘子’。”杨凌人力资源中心市场负责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些掌握精湛农业技术的乡土人才,以劳务服务的形式不断走出杨凌,将最新最优的农技服务带往全国各地,也凭借过硬的技术赢得了良好口碑。

  52岁的李晓云正是这样的农技师。17岁开始,她便在西农的试验田里务工学技术,现在她带领的“云儿嫁接队”规模已近100人。和杨凌的大多数外出务工群体一样,“云儿嫁接队”的队员个个“身怀绝技”,娴熟掌握着从果树到蔬菜、花卉各个品种的嫁接技术。队员们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找上门来的订单都干不完。

  2022年5月,杨凌开始打造“杨凌农技师”这一劳务品牌。

  “政府出面,打造品牌,让我们这些‘打工人’有了组织,出门干活也更有底气!”在2023年12月底太子藏村村委会的农技培训现场,培训人员穿戴蓝衣、蓝帽,利落的工装上绿色的“杨凌农技师”标识格外醒目。杨凌“铁娘子”嫁接队队长赵亚利高兴地说,“杨凌农技师”不仅统一服装、统一标识,还享受统一的技术培训和政策支持。

  支持力度在2023年9月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后再次加大。为了让“杨凌农技师”这一劳务品牌叫得更响,杨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组织多项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如完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建设了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打造出一批具有一流水准、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杨凌农技师”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对符合条件的给予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示范区已开展各类农技培训88场次,7000余农民从中受益。6场农民技术职称考试中,有184名学员获得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杨凌)培训基地也落户杨凌。”杨凌示范区科技局职业农民培训中心负责人介绍。

  示范区搭建起的杨凌农业人力资源区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解决了农技师群体与市场的精准对接问题。

  打开手机,轻点平台App,一个全新的农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展现在眼前:在这里,可以高效找到专业对口的务工农技师、领取适合自己的农技务工信息,还可以为自家农产品找到适销市场、加入农技培训或请教生产难题……

  通过线上数据、线下精细化服务的精准匹配,平台为全国农人架起了沟通合作的“桥梁”。目前,平台已汇聚各类农业人才近3000人,整合涉农培训机构29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5家。每日匹配信息100多条,匹配成功率41%。

  与此同时,新落成的杨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最近启动运营。入驻的17家企业享受园区提供的创就业、场地补贴,工商、金融等“一站式”服务的同时,为劳务品牌的有组织输出发挥着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杨凌农技师”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已超过1万人,业务拓展至虫类养殖、集成化水肥、植保、无人机应用、设施农业技术服务等领域。

  这两天,赵亚利正忙活着召集人手,“已经接下两个大单!开春就去新疆”。

  高级农技师马新世带领农技师团队,将红景天种植技术带到了临近县,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掀起当地群众对农业新技术的学习热潮。

  李晓云的农技直播课也越开越火,粉丝量一路飙升至13.3万人,她还建起36个微信群,随时随地为农友传播技术、答疑解惑……

  在更广阔的杨凌沃野,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受益于“杨凌农技师”劳务品牌,走出家门,靠劳动收获成功和自信。

  “‘杨凌农技师’劳务品牌的建设,已使杨凌劳务输出从散发组织、技术单一、无序流动,转变为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下,有组织、有目标、有保障地向多行业、多地区有序输出。”杨凌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主题教育开展后,他们深入调查、查摆问题、找准发力点,示范区将进一步构筑农科人才高地,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字号”劳务品牌,打造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进乡村振兴的农民就业的“金名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