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青年信号小分队与万家灯火为伴

发布时间:2024-02-05 14:54: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我国首条时速350公里的市域高铁济莱高铁上,有一座位于城市腹地的小站——历城站,这里,一支年轻的信号小分队与万家灯火为伴,守护旅客平安回家路。

  临近春节,济莱高铁线上的车次更加密集,信号工也更忙碌。32岁的汝平是济南电务段历城高铁信号维修工区的工长,年龄不大,却是这个工区里最有经验的“老工长”。从济莱高铁新建到通车运营,他一直驻守在历城站,时间久了,对这里的每一根电缆、每一台设备,他都了如指掌。

  2024年春运开始,汝平和8名90后同事担负着管内30公里28组道岔设备、22架信号机的维修养护任务,这期间他们需要把信号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让旅客回家的路更安全。

  “今晚的作业项目分两个组,1组进行设备日常养护,2组去看一眼综合电缆井……”1月24日晚上8点30分,汝平正有条不紊地安排当日的作业内容。因配合高铁运行时间,每晚留给这支信号小分队的工作时间只有到次日0点30分的4个小时。

  “汝工,咱们的综合电缆井里有积水,看样子还不浅呢!”正在线路上巡视设备的汝平接到了同事在对讲机里的求助。信号电缆遍布整个历城站的每一寸角落,肩负着传递信号指令并指挥列车安全运行的重任,一般被深埋于地下。每当雨雪天气过后,部分地势较低的电缆井内就会因为土壤阴渗产生积水,必须立即处理。

  赶去查看情况的汝平没顾上喘口气,在仅有0.5平方米的井口仔细观察,判断出基本情况。但由于水面反光和井口太过狭窄,他无法确认水位深度和电缆是否安全,决定穿戴防毒面罩和安全带下井探查。身高1米85的汝平只能一寸一寸地挤进狭小的井口,借助湿滑的脚手架慢慢挪动,不到5分钟,他已下降到离地面4米深的井下,通过测量确认,井内积水已超80公分。

  “我已安全抵达井内,打开柴油发电机,用安全绳把抽水泵送下来,动作快点,这里面至少要有十几个立方的水,时间很紧张。”汝平迅速进入作战状态。为了让抽水工作更为顺畅,汝平踩进水中寻找最佳的放置点,让水管尽可能避免弯折,保证吸水口没有异物堵塞。尽管汝平穿戴了一整套的雨靴和分体式雨衣,但积水还是漫过了他的腰部。

  一个小时后,井内的积水被彻底抽干,汝平正准备顺着脚手架向上爬时,发现双脚像灌满了铅一样重,积水早已漫进他的雨靴,浸湿了保暖衣,原本灵活的身子也被冻得僵硬。颤抖着清理了雨靴中的积水,汝平开始往上爬,休整了3次,才勉强到达井口附近,被队员拉了出来。

  “下面的积水已经处理完毕了,设备巡视的情况怎么样?距离作业时间结束还有多长时间?”刚缓过劲的汝平询问另外一组的情况。经微机监测,另一组队员发现3号道岔搬动曲线有细微变化,正在查找问题所在。此时已经是深夜11点,汝平顾不上休整迅速前往历城站3号道岔查看情况。

  3号道岔在历城站的最北端,他们需要在铁路线上拎着20多斤重的工具包一路小跑两公里。除去路途的往返70分钟,留给他们的作业时间仅剩下20分钟。

  “上天入地”维护设备成了队员的家常便饭。

  “抓紧拿手摇把摇一下,看看有没有卡顿。”“锁闭铁这儿有磨痕,拆下来看看。”拆锁闭铁需要3个人的熟练配合才能完成,平时默契配合的他们仅用时3分钟就将锁闭铁拆了下来。汝平迅速摘下手套,用砂纸精细打磨起来,只有确保整个锁闭铁的平面光滑平顺,才能让设备稳定运行。

  在历城站,像这样的锁闭铁有许多,每个状态好坏都会影响道岔搬动平顺。为了让旅客回家的路更顺更稳,汝平和同事不放过丝毫的偏差。抬头望去,3号道岔刚好位于横跨济南经十路的桥梁上,在他们的身后,就是璀璨霓虹和万家灯火。

  1月25日0点30分,这支信号小分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工作,城市的灯光渐次熄灭,这群年轻的高铁信号工将在这座都市的小站上继续守护着万家团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唐承康 郭子铭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