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给力:电视开机操作将不再难
【文艺观潮】
作者:胡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看电视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活动之一。客厅里、电视机旁的欢声笑语伴随多少人共同成长,凝聚几代人的温馨回忆。十几年前的电视,开机就能看,观众随意选择频道,一目了然。然而随着互联网介入电视媒介后,看电视反而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无论是收费还是操作都变得越来越复杂,遭到观众尤其是老年观众的诟病。近日,为解决“看电视难”这一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要治理电视操作复杂问题。
2023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操作复杂等问题。经过四个多月的合力推进,截至2023年年底,第一阶段工作初见成效。不仅各类收费包大幅压减50%以上,单个终端由治理前最高的86个收费包压减到现在不多于6个,而且各种页面、导航、收费等都变得清晰、醒目、透明起来。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重复收费、操作复杂,让人如堕五里雾中
“开机后不能直达想看的节目”“遥控器太多,不知道用哪个”……中国家电网《2022中国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使用智能电视时遇到了各种困难。这些困难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五花八门的“套娃”收费问题。从黑白到彩色、从无线到有线、从免费到收费是广播电视市场运营的方式之一,也被人们普遍接受。然而,当下看电视收费之所以成了“问题”,首先是收费包多,电视“套娃”收费是指用户除了购买电视机或者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时支付的基础服务费外,在购买付费频道、点播服务或其他增值服务时,还面临收费项目多、收费花样层出不穷等问题。其次是收费不透明,收费包权益告知不到位。有些平台存在订购流程不清晰且诱导用户消费等现象,也有误购难退的问题。如用户首次订购时低价突出显示,后续自动续费高价提示不明显,导致人们不知不觉间订购了不需要的产品,想退又特别麻烦,只能吃“闷亏”。除此以外,还有收费主体多等问题。
第二个层面是看电视操作复杂问题。首先是直播频道和免费内容难以找到。曾有媒体统计过,观众最多要操作11步才能找到直播入口,需要跳转8次才能进入免费专区。“弯弯绕绕”太多,连熟悉电子产品的年轻人操作起来都不顺畅,需要多次操作遥控器多个按键,费一番心思才能找到想看的,大多数老年人更是如堕五里雾中。其次是遥控器多,操作不方便。全国大概有300多种版本型号的机顶盒及对应的遥控器,让观众望“遥”兴叹。
针对这两种情况,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已上线的“重温经典”免费专区丰富并充实了电视免费内容的供给。在下一阶段的治理中,还将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研发推出新型遥控器,实现一个遥控器看电视的目标。
技术更新、产业发展,“看电视”却越来越难
电视技术从标清发展到高清,从线性观看演变为移时回看,从固定的客厅文化衍生出移动的碎片化体验。产业发展让电视业进入市场,引入竞争。然而,技术更新与产业发展结合,却在特定背景下形成了“看电视难”的问题。
从技术层面看,收看电视节目的主要方式为有线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OTT)三种。其中,有线电视是最老牌的收看方式,自1983年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后,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电视大国,几乎所有用户都采取有线电视的收看方式。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推进有线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电信运营商负责传输的交互式网络电视出现,观众可以通过IPTV机顶盒观看电视节目。2010年后,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又出现了在智能电视上观看点播节目的互联网电视(OTT)技术,但是不能看电视直播内容。不同的观看方式有不同的观看设备,不一样的遥控器,以及不一样的打开方式,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各利益主体诉求不一,导致出现收费乱象。电视厂商负责生产电视机,互联网电视平台是电视资源的聚合平台,本身不生产内容,主要内容版权方是各大网络视听平台。它们之间相互合作,为用户提供内容,可以就会员费、服务费等进行分成。随着行业发展,这几大主体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复杂,比如电视厂商可以选择跟多个视频平台合作,内容就可能存在重叠。电视厂商自己又推出电视资源聚合平台,更加剧了这种竞争。特别是在电视销售与利润下滑、网络视听行业“降本增效”的背景下,通过会员费涨价与限制观看是各利益主体应对困境的普遍方式,更加剧了“套娃”收费。
“套娃”解套,内容好看,让屏幕“风清气正”
看电视始终是公众业余时间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之一。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不仅关乎广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更事关精神文明建设大局。近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有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措施进行治理。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2.85亿电视用户实现开机看直播、便捷看电视,有线电视、IPTV开机广告已全面取消。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时长从治理前的最多118秒减少到不超过35秒,“套娃”收费大大减少。有关部门还加强技术支持,组织印发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业务技术要求等三项行业标准,指导有线电视更新软硬件,升级智能机顶盒,简化遥控器等,互联网电视对页面、导航、收费、应用等方面进行清晰化、醒目化、透明化升级,让页面“眉清目秀”。治理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这充分说明,只要坚持科学理念,一步步分阶段长效化推进,就能啃下“硬骨头”,拆掉“旧篱笆”。
在治理存量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创新发展。一方面,积极优化节目运营、编排策略,加强版权授权与合作,完善优质内容供给,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元、选择性强的视听资源。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利用这次治理工作中软硬件升级的机会,推动语音识别、裸眼3D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行业转型升级。未来,发展超高清电视是大势所趋,我们应推动超高清从内容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着力构建超高清视频产业新生态,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
总而言之,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目标是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所以,电视行业各主体规范发展,实现多赢局面,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看电视的满意度,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顺着这个思路,解决“看电视难”问题指日可待,广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已在眼前。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07日 15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