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发布时间:2024-03-01 15:45: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2021年6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宁考察时来到文亭巷社区。在社区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同围拢来的群众亲切交流。他指出,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晌午过后,在初春暖阳的映照下,轻覆白雪的屋顶闪闪发光。老人们结伴坐在屋檐下小憩,孩子们在房前屋后嬉戏打闹。趁着阳光正好,有的居民抱出自家的被子,晾晒在社区新设的晾晒杆上。

  这里是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此时,动人的歌声正从社区服务中心二楼的舞蹈室里飘出,“歌之缘”合唱团的20多名成员相约在这里排练。“画的中国,花的夏都,画中花里还有微笑的你和我,画中花里还有幸福的你和我……”69岁的合唱团团长王红梅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手里举着两朵红花为大伙儿示范,“唱到这句的时候,把花举到胸前……”

  王红梅始终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日子——2021年6月7日。这一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宁考察时来到文亭巷社区。在社区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同围拢来的群众亲切交流。他指出,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两年多来,文亭巷社区以“石榴籽家园”创建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发挥最大合力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逐步构建起“社区党委引领、楼院(栋)长协作、党员表率带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近日,本报调研组走进文亭巷社区,听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讲述他们眼中的“幸福社区”。

  1.整合资源: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

  上午11点,薛钟梅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自己负责打扫的区域,确定没问题后擦干手上的水,麻利地收拾好东西赶往一家食堂做帮工。

  丈夫骤然离世,两个孩子还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压在薛钟梅一个人身上。“以前只有中午在食堂帮工这一份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回忆起曾经生活的窘迫,薛钟梅眼圈微微泛红,“当时想着能不能在小区摆个摊,卖点小吃赚钱。”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先是在小区设置便民服务点,又帮薛钟梅联系工商部门办理经营许可,小摊顺利支起来了,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是入冬以来,小摊生意和这天气一样,冷冷清清。

  “还是得帮薛大姐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社区党委书记刘翠青对照着驻区企事业单位名单,逐一联系后,驻区一家单位为薛钟梅提供了一个保洁岗位,工作时间不但与食堂帮工不冲突,还增加了收入。

  薛钟梅生活发生改变的背后,是文亭巷社区党组织在协同发挥效能。

  成立于2015年的文亭巷社区,有13个小区、106栋楼、两万多名居民。“如果仅靠社区的十几名工作人员,服务群众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刘翠青说,“为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我们把辖区内省、区、市、街道、社区五级党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活动联办、阵地共享的‘大党建’工作格局。”

  “非法集资犯罪有哪些?我们来给大家讲一讲……”驻区单位兴业银行西宁分行的工作人员来到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带来一堂专业生动的反诈课。

  针对老旧小区楼道昏暗、部分照明设施损坏等问题,驻区单位国网青海电力培训中心选派3名技术骨干志愿者,他们扛着梯子、带着维修工具,上门为居民电力“义诊”。

  春节前夕,驻区单位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将精心准备的慰问品送到社区困难群众的手中。

  …………

  在整合资源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的思路下,文亭巷社区主动与辖区内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打破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的党建壁垒,不但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还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2年,西宁市委结合社区建设实际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推行“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在此背景下,文亭巷社区518名在职党员入格报到,发挥各自特长为社区服务增添动能,“和睦文亭”的外延逐渐扩大。

  “在职党员本身就在社区居住,对社区发展有着天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每位党员做一点小事,凝聚起来就是强大力量。”刘翠青介绍,入格党员的工作岗位涵盖各行各业,医疗、教育、法律服务……他们能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政策咨询、矛盾调处等“专长式”服务。同时,还能利用闲暇时间深入楼院,集体认领群众“微心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协调解决网格内重要事项和问题。

  “大党建”工作格局促进社区治理,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在文亭巷社区随处可见:由在职党员和社区网格员组成的“河道卫士”志愿服务队,对辖区内河道及沿线全域进行集中清理整治,以实际行动向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燃气安全小分队”对使用燃气及瓶装液化气的商户进行安全排查和消防宣讲,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职党员在社区服务中有了“用武之地”,困扰群众的急难愁盼得到了有效解决。据统计,主题教育开展期间,文亭巷社区党委联动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为128位年老体弱党员送学上门,为群众办实事23件,慰问困难家庭65户,认领微心愿43项,参与志愿服务500余人次。

  2.赋能社区:加强多方共建共治

  “楼下装修动静很大,我家的地面都在震动,肯定是在砸承重墙!”前几日,有居民在业主群里投诉邻居“暴力装修”。

  这条信息很快就在群里刷屏,同栋楼的住户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破坏主体承重结构会对整栋楼造成安全隐患……楼长第一时间将该情况上报到社区党委。

  社区联合城西区城建局、文汇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经过勘查和商讨,城西区城建局工作人员建议装修业主找有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确定无安全隐患后才能继续装修。

  “经确认,装修没有破坏主体承重结构。大家放心,我们和物业会随时保持关注,直到装修结束。”深夜,刘翠青将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意见发到群里后,长舒了一口气。在她的手机里,辖区小区群、物业服务群等有60多个,如果有居民反映问题,她会立即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解决,确保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2019年起,文亭巷社区在辖区各个小区建立党支部,推行“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的“四方联动”机制,了解群众意愿诉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让群众话有处说、难有处解。

  每周周六,各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代表等都会坐在一起,将居民集中反映的问题摆到台面上。

  “现在骑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小区的充电桩不够。”“得有固定的停放区域!”“最好能搭个棚子,雨雪天气有个遮挡。”“位置选择也得充分考虑居民意见,方便大家就近充电”……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很多问题通过“周六议事会”迎刃而解。

  随着越来越多党员、群众参与到群防群治工作中来,文亭巷社区开始在完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不论是楼长、网格员还是志愿者,光选拔上来远远不够,还要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刘翠青说。社区先后引进4家社会组织、2支专业志愿者团队融入社区服务队伍,在现有志愿者中发掘带头人、活跃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升志愿者专业水平。结合志愿者个人所长,鼓励他们参与辖区志愿服务,让每一名优秀的志愿者都能带动一批人。

  2023年,在原有进驻社会组织的基础上,西宁市首个“巾帼建功标兵创新工作室”在文亭巷社区成立。依托“石榴籽”妈妈服务团,社区将妈妈们召集在一起,在女性自助和助她中发挥更大作用;选聘30名优秀的女性楼长,及时有效排查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为基层治理注入巾帼力量。

  如今的文亭巷社区,居民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深刻感受到生活越来越便捷:无需携带钥匙和门禁卡,手机轻轻一点便能进入小区;大屏幕前,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社区治安等多项服务清晰可见。

  “依托智慧化管理平台,我们将传统社区服务和互联网结合,把社区网格从线下搬到线上,精准推送政策,搭建学习载体,推广实用便民信息,实现各类数据资源共享,居民、物业、监督员如若发现问题可第一时间反馈到智慧平台。”刘翠青说,“‘智防+人防’相结合,能够实现多方联动、共建共治,居民的需求在哪里,党组织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3.凝聚民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身边事有人管,小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居民自然拍手叫好。有着近40年党龄的居民赵啟福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社区人口密集,但工作人员少,他们的付出大伙儿都看在眼里。”在社区图书室,他向记者讲起自己的亲身感受:“社区的服务有温度,我们的生活有品质,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事务服务窗口前,工作人员卓玛永吉耐心地帮助来访居民解决难题:“您把办理暂住证的材料交给我,办好后我再和您联系……”面对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多,时常出现语言不通、沟通不畅的问题,卓玛永吉发挥自身优势,为居民提供汉语、藏语双语翻译服务。为了让惠民政策入耳入心,社区组建了包括卓玛永吉在内的“一家亲”服务团,通过入户宣讲、组织锅庄舞大赛等文艺活动,在社区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国学室里笑声阵阵,一堂手工课刚刚结束。10岁的李佳芯举着刚刚做好的龙形灯笼,兴奋地向妈妈展示。结合“双减”政策,文亭巷社区将“四点半课堂”转型为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阵地,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艺展示、国学课堂等活动,为社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以家为圆心,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健康有益的“老年人互助兴趣小组”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处处洋溢着满满的温暖和幸福。

  ——舞蹈室歌声悠扬,“歌之缘”合唱团成员个个精神饱满,用情歌唱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合唱团每年演出达30余场,每次来排练的时候大伙儿都特别开心。在社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王红梅的语气里充满自豪。

  ——书画室翰墨飘香,书法爱好者们挽袖执笔、挥毫泼墨。贺生斌写了近50年的书法,他既是社区居民,也是书法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比一个人在家练字有趣得多!在这里不但能交到朋友,还能和其他书画爱好者相互切磋。”说话间,他又写好一幅字,细细将宣纸铺平在地面上,待墨迹晾干。

  ——爱老幸福食堂饭香四溢,工作人员将中央厨房统一配置的餐食交到老人的手中,用不上10元钱就能吃到营养均衡的午餐。除了统一配餐,爱老幸福食堂还有加盟的面食餐馆,提供牛肉面、饺子、元宵等多种餐食,就餐人数由最初的60多人增加至现在的210人。

  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凝聚。“我们会一如既往做好居民的服务保障,将社区建成群众最安心、最放心的港湾,让社区里的每一颗‘石榴籽’都能发出光芒!”谈及社区未来的发展,刘翠青信心满满。

  步出文亭巷社区时,《我是一颗石榴籽》歌声再次响起——“文亭文亭!你是我暖暖的家园,奔走在新时代的路上,各族儿女心连心,让幸福的日子甜蜜蜜……”

  4.经验与启示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文亭巷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15分钟党建服务圈”实现资源整合服务群众;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借鉴“枫桥经验”“浦江经验”联动各部门化解矛盾纠纷,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让群众走进社区,融入社区,努力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文亭巷社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经验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治理正确方向。推进基层治理,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基层党建既要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转型,更要发挥“领航员”的作用,引导社区治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文亭巷社区构建的“社区党委—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基层党建网格员”党建网格体系,既确保了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社区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发扬民主,激发治理基层活力。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是促进共同富裕、提升生活水平的基础工作。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城市社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多元,利益诉求多样,对民族地区的社区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群众自治是社区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作用。文亭巷社区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强化基层治理,不仅保证了社区居民依法行使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也充分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使社区治理更有效、更可持续。

  坚持民族团结,汇聚治理强大合力。民族团结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社区治理的重点。文亭巷社区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社区各项文化节庆活动中,深度融入社区居民的民生实事中,增进民族互信,促进民族共识,凝聚民族合力,使社区每一颗“石榴籽”在差异性和共同性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让各族群众更好融入社区,打造了各族群众一家亲的和谐家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

  坚持服务群众,彰显治理实际成效。群众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文亭巷社区始终秉持“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的鲜明导向,在切实解决好群众“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治理水平,特别关爱“一老一小”,让“夕阳”更红、“朝阳”更艳,社区的获得感更多、归属感更足、幸福感更有品质。通过探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文亭巷社区治理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社区的向心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使命如磐,行远自迩。社区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断提升党建引领能力,才能使社区治理既能立高望远、凭栏远眺,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中有格局、有厚度,又能一枝一叶春风化雨,赢得人心,有情怀、有温度。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万玛加、王雯静,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政法所副研究员娄海玲,青海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教授赵晓红,本报通讯员任世怡)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01日 05版)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