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 希望更多有才干的人来乡村
崔 娜 李晓萌 段语泽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越来越体会到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移民博物馆名誉馆长马慧娟说。
一转眼,这已是马慧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七个年头。马慧娟一次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将乡亲们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也一次次地回到田间地头,将全国两会精神传递给身边的群众。回望履职路,马慧娟始终扎根基层、关注基层,记录基层百姓的所思所想、所念所盼,为父老乡亲代言、为地方发展建言。她一直关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如何提升,以及移民文化和历史的发掘保护等课题,围绕乡村文化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议。
马慧娟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宁夏固原一个名叫黑眼湾的小山村,那里四面环山,常年干旱少雨,农民靠天吃饭。2000年,依靠着党和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黑眼湾全村20多户陆续搬迁到宁夏中部的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马慧娟和乡亲们走出大山,到红寺堡安家落户。
“新生活带来新希望,我和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这样一场山乡巨变给了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底气。”2008年,马慧娟用打工赚的500块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干农活间隙,她坐在田间地头写作;做完家务、喂完牛羊,她坐在自家的屋檐下写作;夜里她趴在炕头上写作……目前,马慧娟已经创作完成了6本书,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拇指作家”。她写自己、写身边人,写农村女性如何解放思想、寻找自我、获得成长。她希望自己的书能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启发。
马慧娟一直关注丰富农村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干农活儿、读书学习时,她总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现代妇女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大。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过去,农民的生活比较困难,很少关注文化,认为这些事与自己无关。”马慧娟说,这些年,村里开辟了文化活动场地,配备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她还利用村里的农家书屋创办了“泥土书香读书社”,并响应村民的要求,每年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日渐完善,村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乡村的活力也大大增强。今年全国两会,马慧娟的建议仍与乡村文化发展有关。“乡村文化承载着村民对美的追求、对历史的追寻、对精神富有的渴望,走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必须把乡村文化发展好、建设好。希望未来有更多有学历、有才艺、有干劲的人才加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马慧娟表示。
为此,马慧娟还担任了宁夏移民博物馆名誉馆长,深入发掘、整理、记录红寺堡乃至宁夏独特的移民文化和历史,将移民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把这种宝贵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