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春日限定浪漫!请查收这份2024华北地区赏樱地图

发布时间:2024-04-01 15:12:00来源: 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层层围珠玑,团团锦绣簇。”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华北地区又迎来一年中最美的赏樱季。春日盛景不可负,错过一季就要再等一年!中国天气网推出2024华北地区赏樱地图,赏樱胜地花期一图看尽,邀你共赴一场樱花之约。

  繁花压满枝 华北地区陆续进入樱花最佳观赏期

  作为春花“顶流”之一,樱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有樱属植物在宫苑内栽培的记录。北宋王安石就曾写过“赖有春风嫌寂寞,吹香渡水报人知”,以表达对于樱花的喜爱之情。近些年来,赏樱作为春天仪式感活动之一,更是以铺天盖地的气势席卷各地。

  我国幅员辽阔,樱花花事可贯穿一整个春天,在南方樱花盛花期陆续收尾的时候,北方樱花才渐入佳境。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2024华北赏樱地图来看,华北地区赏樱季主要集中在3至4月份,其中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杭州早樱3月中旬就已绽放,特别是育有本土珍品绿株绿色樱花的石家庄栾城区樱花公园的大山樱也已初放,拉开今年的赏樱大幕。

  一年春景莫错过,最是花开好时节。作为华北地区赏樱的重要打卡地,北京玉渊潭公园内可供观赏的樱花品种达40余种,目前已进入最佳观赏期,幸运的话可在树下看一场浪漫的樱花雨,再来一份“樱花冰淇淋”,让“樱花味”不仅刻在脑海里也甜在心里。

  北京玉渊潭内樱花与远处高高耸立的中央电视塔相望。图片拍摄于2021年。

  4月,河北的栾城樱花公园、秦皇岛鸽子窝公园,天津的塘沽森林公园以及山西的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皇城相府也将陆续迎来樱花观赏期,在鸽子窝公园内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景象,在皇城相府感受古建筑染上青春之美,都是不错的赏花体验。

  樱花虽美花期却短 4月上中旬华北天气利于赏樱

  樱花开放早晚主要取决于什么?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气温、降水、日照、大风等气象条件是影响樱花初花时间的重要因素,其中气温相关性最大,一般来说,气温较常年偏高,樱花会提前开放。此外,樱花有早樱、中樱和晚樱之分,初花时间与品种也有很大关系。

  今年3月中旬大回暖助推华北多地提早入春,导致一些地区花期提前。以北京城区种植的“杭州早樱”为例,今年第一朵早樱开花时间较近20年平均始花期有所提前。

  樱花虽美,花期却短。樱花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抗风能力弱,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概只有半个月左右。石妍表示,如果遇到大风或强对流天气,可能会加快樱花凋谢的速度。

  4月上中旬,影响华北的冷空气偏弱,没有明显降水过程,整体来看,气温或较常年同期略偏高,天气较利于大家外出赏花。不过开花期间气温持续较高,可能也会使得樱花加速进入落花期。

  清明假期避开人海享受花海 来小众赏樱地赴一场“花约”

  清明假期即将到来,春光正好,相约踏青赏花再好不过了,不过赏花虽是美事,挤在人山人海兴致难免大打折扣。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小众赏花的好去处,让你避开人海,享受花海!

  在河北石家庄栾城区,有一处生长着5000棵樱花、占地百余亩的樱花公园——栾城樱花公园。这里共栽植了13个品种的樱花树,如关山、郁金、红垂枝、一叶、大山樱白等,是目前石家庄乃至河北省樱花品种和数量最多的主题公园。每年盛花期,沿着由樱花粉和雾霾蓝两种颜色搭配的彩色步道进入公园,仿佛误入世外桃源,成片的樱花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如霞、白的似雪,极为壮观。

  目前,栾城樱花公园第一株大山樱已经开放,标志着当地赏樱季的开启。4月4日,一年一度的樱花节会正式开幕,届时园内樱花将进入最佳观赏期,恰逢清明假期,大家可以在这里赏樱花、吃美食、看表演,尽享春光。

  除了常见的粉色樱花,在栾城樱花公园还可以欣赏到花色新奇的绿樱。绿樱开花初期特别是花蕾初绽时,绿色特征明显,到中晚期花瓣尖端颜色逐渐淡化。相比普通粉色樱花,绿樱需要花费更多心思照顾,连阴雨天时要防涝,晴天时要避免强烈日光直射,进行蔽荫处理,以保持绿色不褪。

  在这里,欣赏完绝美樱花后,还可以到“三苏祖籍文化特色风情区”感受文化的熏陶。东栾、西眉、星桥、落梅廊桥、三苏学社等仿唐风格建筑错落有致,当夜幕降临时,华灯初上,伴着古运粮河波光粼粼的河道,诗词意境与公园的景观情景融合,娓娓诉说着三苏祖籍深厚的文化底蕴。

  逛累了,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到南留村休息一晚。在南留村,麦田、咖啡馆、特色农产品专卖店、精品民宿应有尽有,既可以体验采摘乐趣,也可以感受农耕的乐趣,是亲子游玩的好去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最美的相遇,在春天的樱花树下,这个4月,相约亲朋好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樱花之旅”吧。(策划/杨兴 设计/张莉 数据支持/石妍)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