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科学大师剧《侯德榜》上演令人动容:实业报国精神激发青年学子爱国热情

发布时间:2024-04-01 15:34: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3月28日晚,“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剧目之一、天津大学原创话剧《侯德榜》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专场演出。

  “终有一天,那些工厂会是我们中国人的!终有一天,江海上的轮船会是我们中国人造的!终有一天,那一条条铁路的主权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灯光缓缓亮起,一名打着油纸伞的年轻演员走上舞台,展示出老一辈科学家在面对着国家技术落后与受人欺凌的状况时,如何坚定“要用科学技术振兴民族”的伟大信念。

  3月28日晚,“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剧目之一、天津大学原创话剧《侯德榜》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了专场演出。该剧以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化工学家、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人与奠基者侯德榜为原型。现场座无虚席,近2000名学生前来观看,共同走近侯德榜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感悟科学家精神。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这条看似平平无奇且陌生的化学方程式,其实造就了日常生活造纸、肥皂、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制造所要用到的必需品——碱。自初中起出现在化学课本中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奠基了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发展。

  20世纪初,我国工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酸和碱作为基础工业运用的两大基本化工原料,大多依赖国外进口。其中,碱的进口量每年高达100万担,市场上一磅纯碱的价格相当于一盎司黄金的价格,成本十分高昂。当时我国主要从草木灰中提取碱液、从盐湖水中取得天然碱,但此方法的生产效率难以满足我国工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找寻一条我国自己的制碱道路迫在眉睫。

  1922年,侯德榜顶着巨大压力,回国担任永利制碱厂总工程师,突破“索尔维制碱法”的封锁,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1933年,他出版了《纯碱制造》,将“索尔维制碱法”的全部工艺公之于世,为中外化工学者共享。1937年,他主持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南京永利硫酸铵厂,使得中国具有了生产氨、硝酸、硫酸和化肥的能力,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工新纪元。

  据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介绍,这部话剧展现了士子楷模的赤子爱国之心,振业兴邦之志,鞠躬尽瘁之情,实事求是之魂。弘扬科学家精神,用其笃信科学、实业救国的崇高精神,感染了天津大学一批批学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我从一名科学家身上看到了‘中国人’。”在侯德榜饰演者、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副院长任东岳看来,侯德榜与妻子、与范旭东甚至高厨师的真挚感情是最打动人的,“我看到了中国人独特的理解世界和处理情感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

  演出期间,侯德榜先生的家人也来到了现场。侯德榜先生之孙侯盛铮在采访中分享了南京永利硫酸铵厂的四大信条: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在精神上以能够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我认为信条永远不过时,而且一直激励着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一代代传承下去。”侯盛铮说。

  观看话剧《侯德榜》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冉嘉毓表示收获颇丰:“我也对未来的成长道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清晰的认知,侯德榜先生身上的家国大义是我们公安学子的心之所向,我们也要传承奉献的精神,为守护平安中国奉献青春力量。”

  2012年,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发起实施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已走过逾10个年头,广大青少年通过19所高校的20部科学家主题舞台剧,深入了解了共和国脊梁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形象,在科学大师的故事中感悟科学家精神,勇担科技自立自强重任。

  科学家精神铸就科技脊梁,青年学子肩负着祖国希望。正如国家一级编剧兼导演、话剧《侯德榜》总导演许瑞生谈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也是话剧的结尾:“老科学家和大学生两代人虽身处的时代和对生活的期待不同,但同样希望国家强盛、人民生活更好,这就是中国人共同的家国情怀,与年龄和时代无关。”

  “撒下一些碱粉,融化西方的坚冰;书写一本碱书,将中国推上顶峰;垫下一块基石,托起复兴的希望。”侯德榜先生的故事已经写就,赓续科学大师精神血脉的新时代青年人也已蓄势待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