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网友发起默写中小学课文“回炉”计划

发布时间:2022-03-14 14:39:00来源: 扬子晚报

  这些关于树的描写,你还记得吗

  “窗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在《秋夜》中写下的名句,一直被各路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一不做二不休,网友们整理出了文学作品中各种关于生态描写的知名段落,开启了默写课文的“回炉”计划。很多人绞尽脑汁都做不了全对,这才发现,原来各种生物的成长轨迹里,也隐藏着不曾知晓的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这些来自中小学课本里的句子,你能答对吗?

  网友们发起“回炉”活动是从3月12日开始的,恰逢植树节,于是“树”便成了默写的头一个关键词。“央视新闻”官方微信号出的一份卷子里,最基础的句子大多数人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个毫无难度,来自贺知章的《咏柳》。还有一句也是大家互相调侃时最爱引用的句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____,还有一株也是____。”网友笑言,“枣树”就快与鲁迅直接划等号了,小时候背课文总是无法理解,这句子好在哪里啊?长大了回过头来再看才发现,鲁迅的句子,读多少遍都有不同的味道。

  最基础的“给答案”模式填空不算难,难度升级版本的填空里,网友需要根据作家们的描写来回答出这是一棵什么树,考验的远不止是背课文的功夫。比如这一句,“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根据关键词“北方”“对抗西北风”“向上发展”“倔强”等,不难答出,这段话写的是白杨树。作家茅盾借白杨树的参天耸立,不折不挠,来歌颂北方农民的坚韧与勤劳,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这也是中学时代必背的课文之一哦。

  被网友列出来的“回炉”考题中,还有学生时代的“必错题”——朱自清的散文《春》节选填空。做学生的时候就永远分不清桃树、杏树、梨树在三格填空中的位置,现在让你再来填一遍,你还能填对么?“____、____、____,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错了也不要紧,关键是感受“生命的美”

  网友们发起默写课文“回炉”计划的真实目的,其实不在于找回当年考试的感觉,而是希望能够从作家的语句里,感受到以前不曾知晓的美。活动发起者这样描述自己的策划初衷:当你走近一棵树,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并在一棵树的成长轨迹中,领略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真谛。

  于是,越来越多带着哲理的名句名段得到网友提名,如大作家歌德的诗句:“这样叶子的树从东方,移植在我的花园里,叶子的奥义让人品尝,它给知情者以启示。它可是一个有生的物体,在自身内分为两个?它可是两个合在一起,人们把它看成一个?”

  这是歌德写给自己暗恋对象的情诗《二裂银杏叶》。诗歌原文是德文,中文翻译版本缺了点美的元素,英译版倒是实打实补上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读一读。

  网友“Olivia”提名作家黑塞,他和歌德一样来自德国。“Olivia”表示,课文默写“回炉”的策划让自己觉得很亲切,“最近正在读黑塞的《园圃之乐》,春天来啦!”黑塞写给成年人的童话《鸢尾花》很多人都读过,安塞尔姆用尽一生的力量寻找鸢尾花的秘密,执着而又茫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黑塞追求的隐逸,在欧亚大陆的另一头,一位中国古代诗人早已写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勾起网友怀旧情绪,“想起爷爷奶奶家院子里那棵枇杷树“

  默写课文的“回炉”计划毫无意外是一个“十万+”策划,绝大多数网友都没有办法做到全对。一位初三学生“鲜衣怒马”遗憾地错了一题《故都的秋》,策划方笑言,“罚你将《故都的秋》朗读并背诵全文,另,吃一次槐花馅的饺子。”网友“Solitude”估计年纪还小,“答对了七题,有的是改编版语文书里面的,没有学过。”

  “回炉”计划之所以让网友们觉得有趣,不仅在于“总是没法全对”的较真,还有各种生态描写里,作家们倾注的全部感情。网友“Olivia”提名的黑塞,就曾这样形容自己心目中的树木: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最原始的法则。

  再不起眼的一棵树,它的身上也忠实地记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记录了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网友“侯灿沣”看到“庭有枇杷树”,自然想起了自己的老家,“看着看着,我想起了我爷爷奶奶家院子里的那棵枇杷树,每年很期待果子成熟时去吃枇杷,可惜后来新盖了房子那棵树也随之‘消失’了。”

  “央视新闻”微信号用这样的句子鼓励大家: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生活的时候,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壮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它以自己的坚不可摧,同我们说,“嘿,老伙计,瞧着我!生活不容易,但只要不倒下,就有新生的机会,就有花开枝头的日子。”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