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完成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植入术
【解说】78岁的李先生是一名顽固心力衰竭患者,近3年因缺血性心肌病、反复心衰发作,他辗转求医,心衰再入院次数达15次,日常活动即出现明显气促。3月18日,他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广州首例的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植入术。3月22日,他向记者表示,现在已经可以自己拄着拐杖行走,感觉舒服多了。
【同期】患者 李先生
我去年来了13次这里,最快那次(出院)4、5天又回来了。以前拉下被子都会气喘,现在可以自己来了。
【解说】据了解,李先生此前已置入单腔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ICD是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对于该患者症状的改善并没有帮助。医院团队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后,建议植入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治疗。
【同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 陈样新
那么从这个病人的治疗反应来看,第二天这个病人(的情况)就明显改善了,表现出哪几点呢?一个是气没那么喘了,第二个尿量多了,第三个肾功能的指标也改善了,血压也有所回升。
【解说】据介绍,经过医院团队的精心准备,手术耗时约1小时,在局部麻醉下微创完成。经过参数调整后,心脏收缩力调节器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均可正常工作。
【同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 陈样新
它这个技术主要是在心脏的活动,有一个兴奋期,有一个不应期,不应期又分为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那么在绝对不应期的时候,心脏你再怎么刺激,它都不会被刺激激发出来的。这个机器就是在绝对不应期的时候,就是心脏对外界任何刺激不作出兴奋性反应的时候,它会出现心脏钙离子活动的调节,实现心脏的收缩更有力。
【解说】陈样新教授指出,针对严重心衰的患者,尤其是经过规范化治疗仍然反复心衰发作的患者,仅仅预防猝死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作为心衰器械治疗的全新手段,可以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填补了国内慢性心衰器械治疗领域的空白。随着日后扩大临床应用,将为更多的心衰患者带来获益。
【同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 陈样新
这个器械我觉得它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跟我们传统的起搏器或者植入的电子装置不同的一点是它可以充电。目前其他的一些植入式心脏装置,比如起搏器、ICD等都不能充电,它可以反反复复充电,这样可以显著延长器械的使用年限,不需要频繁地几年十几年就要去更换。目前,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使用年限最长的是十七、十八年,还在良好地使用。
(何俊杰 蔡敏婕 黄乐 广州报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