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地这样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地这样干
草木萌动,沃野复苏。千里平畴之上,一台台农机奔驰,一垄垄良种播撒,奏响华夏大地春耕备耕的“交响乐”。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
如何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是各地“必答题”。
截至目前,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黑龙江、河南、湖南、四川、福建、青海、宁夏等不少省份已发布实施意见。为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多地出台相应政策,浓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好风景。
坚守底线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之于国家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确保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目标如何实现?多地将粮食生产列为重要任务,并对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提出具体明确要求。
水稻主产区湖南省提出,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产量600亿斤以上;四川省提出,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710亿斤以上;产粮大省河南省提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为抓好粮食生产,不少省份因地制宜,前瞻布局。湖南省提出,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渗漏田和不适合种植水稻的严格管控区等发展旱杂粮生产;湖北省提出,将支持京山桥米、潜江虾稻、孝感糯稻等优质稻米产业链发展,规范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福建省提出,推进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郭沛表示,各地将粮食安全视为头等大事,此举非常必要。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和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
眼下,相关地区已开始行动。黑龙江省计划实施米豆轮作,在三江平原适宜旱作的地下水超采区探索开展水稻改种大豆试点;河北省加快发展大豆和油料产业,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云南省将大力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积极抓好核桃、油茶、澳洲坚果等木本油料的开发利用……
粮食土中生,有地斯有粮,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只有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才能守牢18亿亩耕地红线。
今年,黑龙江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的责任分工体系,确保黑土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如今,家在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长安村的杜振涛有了一个新头衔——田长。作为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杜振涛成了全村2万多亩耕地的村级田长。
“坚持秸秆还田,给黑土地补充营养,确保在合适时机高质量地完成播种。”杜振涛说,对遏制耕地“非农化”、打击盗采黑土等制度措施进行广泛宣传,是他眼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根据计划,河北省也将全面建立“田长制”,6月底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完成“田长制”建立;湖南省要求所有市州和县(市、区)出台“田长制”实施文件,形成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巩固成果 防止规模性返贫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如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就需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多地制定精准监测机制。福建省提出实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宁夏回族自治区完善“四查四补”常态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建立健全监测、帮扶、责任、考核机制;河北省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统筹用好农户申报、基层排查和部门预警三种监测方式……
如何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多地提出对策。
河北省提出,对脱贫人口就业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叫响“燕赵家政·河北福嫂”品牌。4月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燕赵家政·河北福嫂”培训班正式开班,涉及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收纳整理等多项专业课程。
“这是一项很好的民生工程,大家都积极踊跃地报名。”正定县南楼乡妇联副主席孙琳毓对于这次活动开展十分有信心。在场的学员也表示,一定会珍惜机会,学好技能。
黑龙江省鼓励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实行动态管理;云南省制定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河南省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搬到这里以后,我们不仅都住上新房子,还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从偏远山村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八仙安置新区,脱贫户石高波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需不断强化后续扶持。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
对此,青海省提出,在有条件的集中搬迁安置区建设帮扶车间和产业园,鼓励易地搬迁群众在经营现有土地、草场增收的基础上,就地就近参与二三产业,实现多元增收。贵州省提出,巩固提升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质量,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不能掉头就走,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政策力度不减,继续扶上马送一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说。
今年,多省份在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实上持续下功夫。
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深化新阶段闽宁协作和定点帮扶。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紧盯“一区一镇十园百村万企”目标,优化县(区)结对关系,推动闽宁协作由政府主导向发挥市场主体转变、由单向援助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扶贫协作向全面合作转变。
湖北省提出,加强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沟通衔接,深化3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坚持省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进省内区域协作和省直单位定点帮扶。
河南省提出,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工作,推动金融机构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人口、监测人口应贷尽贷。
提质转型 既“清”面子又“美”里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重点任务,对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部署。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4月7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牧丰合作社,一排排标准化圈舍内,毛色微红、体型健壮的“平凉红牛”低头食草,养殖户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家家户户以牛为业,广做牛生意是我们当地的传统。”合作社负责人马孝忠骄傲地说,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订单饲草、吸收务工等长效机制,每年能带动周边5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
据悉,2022年,甘肃省继续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在牛、羊主产大县开展抓点示范,带动形成肉牛产业示范片带。持续抓好平凉红牛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从养殖到加工营销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县乡村三级电商和寄递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农业产业强镇等建设……在陕西、河北、四川等地,一系列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的部署清晰可见。
广大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良好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作出部署,要求“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水清了,环境美了,空气好了。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大马村党总支书记于涛说,生活污水全面达标排放后,村里游客越来越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商机”。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当前,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艰巨,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突出短板。
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已建设施排查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纳入全国采集与监管平台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达70%。
就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多地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北京市提出每年解决300个左右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河南省提出开展“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建设,打造10个美丽乡村示范县、100个美丽小镇、1000个“四美乡村”;海南省提出完成厕所防渗漏改造5万座以上,整村推进495个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
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提质转型,乡村振兴不仅要“清”面子,还要“美”里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选了好一会儿,村民陆进女提着一大袋生活用品,从励志超市走出来。“今天换了洗衣粉、洗洁精、香皂,用了15分,划算!”
“小积分”汇聚乡村治理“大力量”,这样的场景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堂安村已成常态。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行“积分制+励志超市”的基层治理模式,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今年,贵州省计划加快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扩大覆盖面。
对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多地对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陕西省拟创建具有陕西特色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大乡村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河北省计划推进应急管理与乡村治理资源整合,加快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
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积极响应,努力将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例如,福建省提出,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江西省提出,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黑龙江省提出,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按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等。
此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再部署,强调要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多地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